“最近发生何事?”朱元璋喝了一口清茶,随意询问道。
一旁的太监双手抱拳,低头说道:“陛下,最近应天府的读书人似乎有点不平静。”
闻言,朱元璋冷冷一笑:“是不是为了科举一事?”
“陛下,不仅仅是,主要是宋濂被陛下罢免之后,许多读书人准备联名写信,不知道要干什么。”
朱元璋更是冷冷一笑。
读书人么!
大明王朝建立以来,没看到这些读书人立下什么功劳,反倒是吃喝玩乐一个不少。
这样的读书人要来有什么作用。
再说,只是一个宋濂罢免就引发如此波动,真当这天下是读书人的天下不成!
“那宋濂怎么做的?”
朱元璋漫不经心询问了一下。
“宋濂似乎没有做什么,一直在房间里休养。”
“倒是聪明,知道什么都不做,不过你给我好好盯着李善长和宋濂。”朱元璋冷冷一笑,此刻杀机毕露,似乎已经有了一些计划。
小太监点了点头说道:“臣知道了。”
……
宋濂被罢免之后,朱标在宫中的事情也不多,便来到了来福工厂这儿。
此时朱标正在和朱棣、朱橚两人聊天。
“大哥,宋濂既然被罢免了,你之后有什么打算吗?”朱棣询问道。
朱标夹着小菜笑道:“宋濂离开我身边,当然是要和你们一起学习牧夫子的本事,我这经常不来这里,你们学到了不少本事吧?”
自从他们兄弟俩在牧夫子这儿之后,勾心斗角的事情少了许多。
朱棣和朱橚也愿意真心和朱标交流。
这让朱标心里高兴,也觉得原来这世上真的有兄弟情。
朱棣笑道:“大哥,你不知道,我们几个现在都被一个人超越了,那个人简直就是变态,基本上学什么,一看一做就会了,并且不会犯错,我都不知道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朱橚更是感叹道:“果然让全天下的聪明人去读儒学是一件很错误的事情,有些人擅长儒学,有些人不擅长,孔子说因材施教,可我们为了儒家而让全天下的人买单,这个错误的决定要改一改了。”
朱标心里一愣,没想到一向不说话的朱橚竟然话也多了起来。
他是一直都不能理解朱橚的,性格沉闷,平日里也不会和几个兄弟来往。
一直在游历天下。
不过,他知道朱橚可能是几个兄弟中,心思最好的一个。
“说得不错,最近父皇那里大改科举,可是遭到了不少阻难,其中李善长就是最大的阻力,都过去差不多半个月了,一个方案都没有,看这样子似乎要拖到过年之后。”
朱棣皱眉道:“李善长那儿就是倚老卖老,谁都知道他读书多,所以大家都对他尊敬,可我认为读书多并不代表做出的决定就是对的。”
朱标和朱橚一脸惊讶,不明白朱棣为何做出如此判断。
读书多的人,做出来的判断不对,难道读书少的人做出来的判断才对吗?
朱棣也是读过书的,怎么会做出如此判断。
朱棣也知道两人不明白,继续说道:“我的意思是,李善长故意为了自己那点利益,用读书的知识来糊弄我们,那岂不是比不读书人的祸害更大?”
此言一出,两人震惊。
李善长会这么做吗?
细细想来,倒不是不可能。
因为李善长自从大明王朝建立以来,心里就不太纯净了。
表面上看,是位高权重,自然有所不一样。
其实细细想来,就是心思没有放在朱元璋那儿。
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