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其他类型 > 后来的我们在哪里 > 第41章 扎坝走婚大峡谷

第41章 扎坝走婚大峡谷(1 / 3)

扎坝人的婚姻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较固定的对偶婚姻,一种则是被称为“爬房子”的走婚。“爬房子”扎坝语意为“杜苟”,它是扎坝人两性交流的主要形式。在扎坝人中,当一个男子长大成年后便开始谈恋爱找呷依。在扎坝语中,“呷依”指的是“有性往来的人”,用现代时髦的话可译作“情人”或“相好”。找到呷依后,一个男子便开始了自己暮聚朝离的走婚历史。即晚上到女方家与“呷依”同居,清晨自由离去。

找呷依一般是在耍坝子、跳锅庄或干农活、放牲口之时,男子若相中了某个女子,就找机会向她表示爱意——伸手抢去女子的头巾、戒指等饰物。如果女子也中意的话,就会含情脉脉地跑开,然后在夜深人静时打开自己闺房的窗户,等待意中人到来。如果女子不乐意,就会向男子要回自己的饰物。

扎坝人的走婚历史比摩梭人更为奇特。男子首次到女方家走婚时,必须通过“爬房子”这个重要环节。扎坝人的住房皆是用片石砌成的碉楼,墙体笔直平整。爬墙者往往在夜晚时手持两把藏刀插入石墙缝中,双手左右交替攀墙而上,翻窗而入。也有一些爬墙高手不用藏刀而徒手攀墙入房。第一次爬房子成功后,该男子便取得了女方及其家庭认可,从此可从大门随便进入,女方家不闩门、不干涉,其方便犹如自家。

对于扎坝男人来说,一生中“呷依”基本是固定的,也有同时拥有几个“呷依”的。这种暮聚朝离的走婚,无法律契约,完全建立在双方感情的基础上,不带半点政治背景和金钱财产的功利性质,也不受神权和族权的约束,超然物外。如果遇到双方感情不和或因其他原因造成走婚关系不能维持,则以男子不再爬房子或女方拒不开窗而宣告解除,彼此没有怨言,没有嫉恨。

扎坝走婚并非像外人想象的那些无规无矩,爬房子也有许多内在规范:如有血缘关系的男女,在三代以内绝对禁止走婚,因此走婚前须先打听并确定无血缘关系;双方自愿,如果某个男子“爬房子”事前未得到女方同意或爬错了,则将受到族人的羞辱或严惩。

女方怀孕后,会同意中人结婚,这叫固定对象。

传统的走婚使扎坝人至今保留着母系时代的遗迹。扎坝人的家庭里没有夫妻,家庭成员以母系一方为主线,几世同堂的大家庭成员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母亲是家庭的核心和绝对权威。男子在母亲的家庭中扮演舅舅的角色,决定家中大事,张罗对外事务,帮姐妹抚养孩子,自己的孩子则完全由女方家庭抚养,父亲没有养育儿女的责任。

关于扎坝的历史,以及扎坝人的由来,目前整个人类文化学界尚未找到充分的文字资料和考古证明,因而,对扎坝人的历史外界知之甚少,对其源流更是不清。对于扎坝族群的源流,以前主要有“西夏遗民”说和“笮人”说两种观点。其中,“笮人”说是藏族学者格勒博士提出的。

1882年,英国学者巴卡尔在《中国西部旅游及考察》一书中提出了扎坝话属西夏语系的假说。20世纪30年代英国人活尔芬顿在《西夏文西藏译音说》中称扎坝人就是早已消失的西夏王朝后裔。有考古学家从扎坝土语最基本的词汇和发音上研究,发现扎坝土语与西夏语十分相似。

扎坝话在语法构成上同藏语有一些明显的差异,同羌语也较为接近。它的词汇中有借用其他语言的成分,但不多,很难对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说扎坝人是西夏党项人迁徙后裔有些站不住脚。理由很简单:西夏根本就不是母系社会。

藏语地角语早在上世纪50年代的民族普查中,就发现扎坝语言同其他地区的藏语不一样。扎坝地区以外的人根本听不懂。

藏语中有拉萨话、德格话和安多话等方言,。而像扎坝的地方话就被称为藏语地角语

专家们认为扎坝人很

最新小说: 御主今天从伟大航路跑路了吗 赛博打工人绝不认输 早说给钱,我就不杀男主了 我靠技术成了香饽饽[七零] 拥风[京圈] 我靠养蛊钓夫君 [足球]烂片导演 [综英美]哥谭boss直聘 被强娶的第三年 [娱乐圈]当穿越遇上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