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其他类型 > 明月满长安 > 第3章 兵家常事

第3章 兵家常事(2 / 4)

澄将密报放入专门的密报档案室内。

李纯走出宣政殿,清晨的阳光并不刺眼,但李纯仍是眯起了双眼。

王守澄放好密报,悄无声息的走到李纯身后:“圣人,您还是用点膳吧。”

李纯没有回头,望向靖安坊的方向:“不吃了,武相国去了,朕着实吃不下。”

话音一转,李纯又有了新的安排:“大伴,咱们去一趟裴度府吧,朕着实放心不下,想去看看他。”

王守澄轻声提醒:“圣人,此时陛下去裴度府,裴府必然接驾,恐不利于裴大人的救治。”

李纯叹了口气,没有继续说话。

此时,政事堂,各位宰相也接到了中书舍人韩愈递呈的李光颜的捷报奏章。

李光颜在奏章中详细客观的描述了时曲大战的经过,并没有过多强调自己的作用,更多的是讲述了将士如何用命。

几位宰相相互传阅后,由李逢吉率先开口:“诸位,宣武节度使李光颜于时曲大败淮西军三万,此乃朝廷讨淮西以来,最为重大的胜利,此乃天大的好事啊。”

众宰辅均点头称是,张弘靖忍不住开口道:“可惜武相国没有看到这份捷报啊,武相国力主讨伐淮西叛军,一年多的筹划与努力,可惜却没能见到捷报。”

听闻张弘靖言,众宰相默不出声,不管是主和派还是主战派,想到一年多朝夕相处的武元衡一夜间身首异处,均感慨良多。

担任记录的中书舍人韩愈提醒:“诸位大人,是否将捷报即刻送入宫中?”

众宰相才回过神来,立刻安排得力人手誊录副本后,将捷报原件送入大明宫。

捷报带来的喜悦本来可以持久,但目前确实短暂的,摆在众位宰相面前的是如何拟订方略,如何处理武元衡被刺身亡案。

虽然已安排金吾卫全城戒严,并暗中搜捕刺客,但总得有个具体可行的方略不是?不然,想在诺大长安城抓捕些许刺客,岂不难如登天。

但是,众宰相对于如何处理后续事宜,却有不同的意见。

张弘靖身为刑部尚书,首先表态,身为需要抓住凶手,明正典刑,并竭力挖出幕后指使者,将幕后指使者绳之于法。

其实,在讨伐淮西的紧要关头,主战派核心武元衡、裴度却当街被刺,不用过多怀疑,杀手肯定与淮西战事脱不了干系。

只是,朝廷两年前讨伐承藩镇失败,朝廷威严和实力俱损,李纯又坚持以武力扫平藩镇,才不得已调主战派武元衡回长安主持大局。

一年前,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自立留后,请朝廷封其为淮西节度使,朝廷不允。吴元济怀恨在心,发动叛乱,率军逼近东都,朝廷于是发动讨伐淮西的战争。

战争打至今日,除李光颜部外,其余十五道大军畏战不前,反倒丧师失城,助长了淮西的嚣张气焰。

宰相李逢吉、郑絪认为,当前只需要捉拿到凶手即可,无需深挖背后的指使者,否则将置朝廷于两难之间。

如果指使者是淮西,将更加助长淮西叛军的气焰。

如果指使者是成德或者淄青等其他藩镇,朝廷是发兵讨伐还是置之不问?

万一指使者不是藩镇,朝廷宰相当街被刺,又该如何自处?

宰相李夷简认为朝廷应当隐瞒武元衡被刺杀身亡的真相,只说武元衡暴毙而亡,以免引起人心浮动。

总之,几位宰相争论了两个时辰,也没能形成统一的方略来,不得已,只能召集六部侍郎以上、大理寺卿、鸿胪寺卿等各部寺主官议政。

政事堂不大,各部寺官员到后更是显得拥挤。

此时的大唐真正的掌权阶级正在激烈的争论,讨论着如何处理宰相被刺案。

中书舍人

最新小说: 意难忘 瑶瑶不知意[先婚后爱] 天幕说我是绝嗣帝王的崽 择偶标准[GB] 我的邻居幸村君 军校第一机修师 被甩的年下男成了顶头上司后 为了继续做朋友只好被 衣帽间安全屋[末世] 跟亡夫长兄借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