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林引川就出发去府衙了,一路上看到很多推着货车,匆忙赶路的人。
林引川拦住一人问:“请问小哥,你们这是做什么?”
“赶着去井市开市啊,早点去能找个好位置,一天生意都好。”小哥没顾上说几句话,推着货车急急忙忙就走了。
井市?就是昨天怀夕回家说的集市?那这税赋应该是有着落的。林引川心里想着进了府衙。
沈川在府衙后院给林引川收拾了一间耳房,府兵带他进去的时候,里面已经堆满了九原城的账簿,林引川坐下开始看账。
林引川看账一目十行,开始慢一点,后边大概熟悉了九原城的主要收入来源,只看其中有变化的地方就行了。
没过两日,林引川就把九原府十年的账簿看完了,一边看,一边想办法,想法在心里已经成型,只不过有些疑问,还需要当面问问沈知州。林引川让小厮去通禀。
没一会儿,小厮就跑进来,说:“沈知州有请。”
小厮引着,来到后院的正厅。沈知州忙迎上来:“林公子,可是有办法了?”
林引川笑着点头,进了厅。
“沈大人,林某看了九原这十年的账目,发现九原在战事刚起的那几年人丁确实是一直在减少,可是最近这几年却在一直增多。这是为什么?”林引川直奔正题。
“林公子稍等。”沈川对旁边的衙役吩咐,“去,把幕职官和四位参军叫来。”
不一会儿,幕职官、司户参军、司法参军、司理参军和录事参军,五人都来了,林引川一一见过礼。
沈川把刚才林引川的问题问出来,管理民政事务的司户参军答道:“大人,自从西洲归属我大梁以来,两国就开始通商了,我们九原城的井市成了与西洲进行商品贸易的第一大集市。有不少西洲商人,为了方便行商,就在九原城置办了房产,成了九原城的常住人口。甚至有些西洲商人还娶了大梁人为妻。”
“这井市我们州府有专门管理吗?”林引川问。
“都是百姓自发组织的,一般只有打架斗殴、扰乱市场秩序的时候,我们才会去查办。”负责管民事案件的司理参军说,“但是最近井市的案子特别多,为了争地盘打起来的,同行竞争的,买家告卖家的,数不胜数,衙门里的案子都快堆成山了,兄弟们从早忙到晚,都办不完。”
“是啊,最近因为同行抢地盘,还发生了命案,我这里接的几桩命案,都是井市那边的。”负责刑事案件的司法参军说。
“大人,林某有个提议。”林引川说。
“林公子,快讲。”
“大人,既然井市如此耗费我们州府的精力,不如我们就直接把井市管起来,摊位固定,画上线编上号,收取摊位费。摊位费不用太高,但价格要不同,按人流量的大小定价,人流多位置好的可以价格高一些。这样我们州府既可以控制井市的规模,也可以规划井市的位置。如果摊位需求量大,州府还可以规划它往哪里扩建,而不是让百姓随意摆摊。”
沈川点了点头,林引川继续说:“每天可安排几队府兵交替巡逻,这样井市的案件会变少,司理参军这边的压力也会减少。市场安定了,也更有利于商人经营买卖。”
“我同意。”司理参军首先赞成,近年因为井市的案子太多,兄弟们都快撑不住了。
“这是第一步。”林引川继续说,“接下来,州府还可以按商品的售卖额抽取银两,比如五十抽一,这个抽取份额是固定的,但也别定太高,太高了怕商人们无利可图,井市也就没了。”
“沈大人,这两项收入,只需要州府调配好人手,应该很快就能收取银两,是否能尽快补上拖欠朝廷的税赋?以解大人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