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吗?
赵科长苦笑一声,脸上骄傲与落寞的表情来回变换着。
“90年代初,国有体制改革,我们熬过来了,那会儿还没有什么紧张感,但这几年,厂里的技术设备落后,产能不足,大伙儿心都有点散了!”
曾经的厂就是家,像这种国有企业,基本衣食住行都能在厂里满足,闭环的社会方便不假,但也让他们失去了市场竞争力,虽然熬过了90年代初的改制,但最终还是沦落到了转让改制的地步。
“厂里现在有多少人?”刘旭好奇地问了一嘴。
“还有1400人左右。”赵科长感叹道:“之前好的时候有接近2000多人,后来有些下海和下岗了。”
赵科长自嘲了一下,像他这种以复转军人身份过来的,在厂里有不少,但干到科长的,也就寥寥数人。
通过赵科长的述说,韩东对厂里的人员结构也大概明晰了,复转军人和70年代引进的知识分子、技术人员占了多数。
结构挺好的!
那问题的根源基本就是出在管理制度和设备情况上了。
车间已经停产了,赵科长找看门的大爷开了车间门,韩东一行人进去简单转了一下就出来了。
实在没什么好看的,设备也着实有点老旧了。
“走吧!”
……
中午的时候,韩东他们在市里简单凑合了一顿。
吃饭的时候,吴哥来电话了,说资格那个事有得谈,不过高勇想跟他单独见个面。
吃完饭,韩东看了看时间,还早,就让刘旭和刘亮先回去了,自己想溜达溜达。
韩东曾经有段时间也经常看重生小说,很多主角都是溜达溜达就有了灵感,触发了记忆,从而大捞一笔。
韩东觉得自己也可以,应该是可以的。
公路上,韩东溜达过来溜达过去,眼里除了几处正在施工的楼房外,好像什么也看不到,这大概就是入局了吧。
“果然机缘不能强求”。
一路走到公交车站牌,韩东突然很想再体验一下这个年代的公交车。
重生后,韩东见过几次,与印象中的并无二致,还是那个蓝白相间的长方形铁皮盒子。
看了看站牌,信阳大厦站,离他目的地差不多有十多站地。
时间上很充裕,那就等车吧。
五分钟过去了,车没来。
十分钟过去了,车还是没来。
二十分钟过了,车还没来……
韩东无语了,就在他准备转身去找个出租车的时候。
不远处终于缓缓驶来一辆24路公交车。
看着已经站了不少人的公交车,韩东还在纠结要不要上。
“上车上车!”
售票员大姐看着站在站牌边上韩东着急地喊着。
上吧!
来这不就是为了体验这个的嘛!
“到哪?”
“住建局站!”
“一块五。”
给完钱后,韩东往车厢内环顾一眼,好在站的地儿还有,韩东找了个中间位置,拉着扶杆上的拉环,还算是稳当。
座位是甭想指望了,想要坐下估计得在始发站上车。
一路向西。
陆陆续续又上来了不少人,韩东估计着这车最多还能上个七八个。
前面是个还算漂亮的妹子,刚才一站上来的。
24、5的年纪,一米六五的个子,皮肤白得很,一身偏灰色的职业工装,短裙,肉色丝袜,脚上踩着一双不算高的高跟鞋,很像后世银行工作人员的装扮。
女人样貌是不错,就是眼角那颗小痣韩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