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ZF开始实施救市,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宣布全面终止保障性住房分配。与此同时,分房货币化正式启动。
当然,韩东不知道这些,他只知道98年ZF不再统一分房子了,房价也是在这一年开始慢慢上涨的。
其实,韩东知道的并不那么全面,真实情况是98年全面开启住房商品化时代,很多机关单位当时为了照顾干部职工,团购了很多房源,这才导致房价开始上涨。
但这并不影响韩东的计划,因为他本来就打算把房子卖给这些干部职工。
最近几天,吴哥的人已经开始陆续进场,图纸虽然还没出来,但已经开始在做场地清理,部分设备和材料也送了过来。
韩东已经不出摊了,买了辆二手自行车,每天就骑着去工地溜达,隔个两三天就去趟设计院看一下图纸的进展。
期间,他还买了不少地产类和建筑类的书籍,利用空闲时间恶补一下专业知识。
其中一本《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概论》,韩东抱着看了很久,里面有句话让他很受触动。
我们学习之目的在于勇敢开拓创新,积极面对困难与挑战,打破思维定式,跳出原有框架。不要仅局限于看得到的、表面的或固有的解决方式,而应当跳出来看问题。往往看似“山重水复”的绝境,恰恰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穷尽所有可能性去实现破局。
对于现在的韩东,缺钱、缺人、缺势,唯独不缺应该就是创新吧。
见惯了后世五花八门的设计和层出不穷的营销手段,韩东不敢说信手拈来,但总算还是见识了一些皮毛。
就这样,过了大概一个多星期。
韩东如愿拿到了图纸,看了看,基本跟他要求得差不多,至于勘测数据,他能看懂的地方不多。
专业的事还是让专业的人去办。
将图纸和数据交给了吴哥后,吴哥表示很快就能施工,只是自己还得顾着市里同正那边的工地,这边就把之前跟韩东有过几面之缘的小哥派了过来。
小哥叫王强,跟了吴哥好几年,人也机灵,一般的事都能处理了,吴哥说拿他当自己人使唤就行。
接触了几天,韩东觉得这伙计也靠谱,虽然是半路出家,但该懂的都懂,执行力也强,在这个年代算是人才了。
王强来了后一张嘴就叫韩东老板,搞得韩东很不好意思。
问题也不能叫哥,韩东比他小。
好吧,还是叫老板吧,顺便能满足一下韩东的小小虚荣心。
1998年7月21日。
挑了个好日子,项目正式开工了。
韩东在工地看了几天,发现实在没啥好看的,就回小平房看书去了。
至此,这盖楼大计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接下来也将要面临所有开发商都头疼的问题——销售。
韩东之前找同正地产的孙长阳给他算过,一共192套房子,按均价10万左右一套核算,全款到账的话一共是1920万,项目用地折价,光地钱就要给刘旭接近350多万或者同等价值的房子,建材、施工、设计费用、税费等等成本差不多接近800万,其他费用再刨除,最后能剩个720万左右。
按照之前跟刘旭的约定,韩东这边能拿到60%的收益,也就是460多万。
不过这是理想状态下的账。
韩东现在需要积累大量的资金。
因为他知道,只有积累足够多的原始资本,才能在未来的风口浪尖站稳脚跟。
对于房子的销售,韩东并没有太过担心,后世五花八门的手段实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