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韩东从睡梦中醒来,环顾了一下这间10来平的简陋小平房,一张临时搭的床,一套堆满书籍的破旧桌椅,一个残缺的橱子,加个木质洗脸架,构成的一个“家”。
这是他休学后租的,一个月50块钱,在淄县的最边缘。
径直下了床,捧起一把水唰唰洗了两把脸,一丝凉意传来,让他心情愉悦。
韩东的父母知道他高考无望,在他表示要复读一年的时候,默默给他留了几百块钱,就回了老家。
韩东知道,父母虽然对自己很失望,但依旧阻挡不了那份对儿子的关爱。
看了看时间,6点来钟,韩东穿着一身略有泛白的黑色运动服,骑着小三轮往市场的方向去了。
“早啊!小韩。”肉摊老板打着招呼。
“早,刘叔!”韩东从小三轮上下来,走到摊前看了看。
“还是老样子?”
“嗯。”
不一会儿,肉台上就传来切肉的声音,随后声响越来越密。
约莫半个小时,一袋被切得细碎的羊肉扔在了秤上。
“三十一斤,加上加工费,一共211,给210吧!”
韩东也没多说,利索地从口袋里掏出钱,点了210给对面。
“老规矩,我下午3点来取!”
说完,韩东就骑着小三轮往市场出口的门头房去了。
身后的刘叔利索地将肉扔进了一旁的冰柜。
门头房是一个批发小玩具的店面,韩东买了几十块钱玩具,扔在三轮里,就向着今天早上的最后一站出发了。
......
......
钟鼓小区门口早餐店。
这是韩东前世上班时最喜欢的地方,二十多年的老店。
不过现在才刚开第一年,毕竟钟鼓小区今年才刚建成。
依旧是那两口子,只不过年轻了许多。
要了几个包子、一碗豆浆,韩东就坐在店里思考。
来到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已经两个多月了,他一直没定好自己的发展方向,98年不说遍地黄金,但也处处机遇。
但这些机遇对于现在的韩东,都有点遥远,长期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环境下生活,略有涉猎的他隐约记得,98年马老板成立了企鹅,刘老板成立了强东,张老板成立了猎狐,其他的,一时半会真记不清了。
能想到的他都接触不到,也没有能力、没有资本去接触。
什么股票啊、买商品房啊等等,韩东都否定了,没钱没记性。
无所事事的韩东索性休了学,干起了烧烤,全当先赚第一桶金,不是他不想上,是他知道以现在的成绩绝对考不上正儿八经的大学,如果有条件他想明年再考一次。
几个包子下肚,韩东望着对面正在拆迁的老旧小区愣愣发神,似乎抓到了点什么,又抓不太住,只能努力回想。
腹黑录、创业经、十万个冷笑话等书籍在他脑海了过了一遍又一遍。
“拆迁,小区,楼房......”
“有了!”
韩东豆浆也没喝,匆匆结完账就回了家。
一上午,韩东都窝在小平房里写写画画,直到快到中午的时候,韩东看着手里有些潦草的流程图,似乎是下了什么决心。
出了门,找了个小卖铺,打给个电话。
“喂,吴哥吗?我小韩,烧烤摊的小韩。”
“哦,小韩啊,怎么了?”对方语气里有些诧异。
“是这样的,您之前不是说自己是做工程的吗,想问一下您认不认识地产开发商。”
“认识几个,怎么要买房子?”
“我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