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整个想法,两人一边琢磨可行性,一边打心眼里佩服云竹的勇气。
现在正常人谁会想这些啊,都是自己偷偷摸摸的把事办了,把钱赚了,小打小闹一下得了,哪像这位,一上来就想干个大的。
“你确定,你的手艺可以支撑整个作坊的运作?”,事关全体村民的利益,还是要慎重的问清楚。
“是的,这些手艺是我家祖传下来的,前些年盛行时候的云氏工坊就是我家的”,云竹说道。
听到云竹这么说,支书和村长稍微放了些心。
“其实咱们村只做豆腐这一项,量大了也可以有一定的收入,我们和公社也先通个气,看到底是只做豆腐还是所有品类都做,还有之前我们只见过你做的豆腐,但别的成品还都没见过。这样,你把其他的品类也拿过来大家一起瞅瞅,我们也同时和公社报备”,支书沉吟一瞬,拍板做了决定。
若是这件事真干成了,那就不止是村里富裕村民生活变好的事情,连带着他这个支书老徐这个村长还有公社的朱书记都会跟着有好处。
仔细又推演一遍豆腐可以给村里带来的收入,两个老狐狸坐不住了。
对云竹说道:“你先回去等我们消息,别的成品做好了也拿来瞅瞅,我们这里有消息了也及时和你说”。
接下来,云竹挑选了几款不那么费时费力的豆制品,给支书和村长家各送了一份,两家的家里人都笑的牙不见眼。
之后,就是边正常卖豆腐边等消息了。
这期间,云竹还听了一嘴潭水村的建村历史。
潭水村本村内光姓氏便高达几十上百种,据说原先是几百年前老祖宗们逃荒合聚成的一个村。
当初要取名百家村,但有大师说不吉利便作罢,恰好村里有一汪水潭,便取名潭水村。
也是这口潭的存在,后来在大饥荒的时候保住了村里大部分的人。
可能因为姓氏约有百家的原因,云竹当时逃难来的时候才被接受的那么快。
而几百年发展下来,村内各种姓氏之间不断通婚的影响下,各家各户早就连成一体、沆瀣一气了,村里发生大大小小的事,都瞒不住大家的眼睛。
支书去公社申请的过程里,村里也开始传出一些动静。
据大家说,村里可能要开豆腐坊了,村长和支书最近整天的往公社跑,就是在打申请。
一群老妇人坐在村口的石阶上,也在聊这个话题呢。
“要是真成立豆腐坊,那得优先从咱村招人吧,说不定还要好几个小组长,也不知道是算工分还是直接给钱”,钱婆婆最爱钱,此刻关心的问道。
“真要是选小组长的话,那得又勤快又技术好的才能上吧”,魏婆婆大嗓门的说着。
“那肯定啊,不过婶,你现在就想到这层了,是想到对应的人了?”,许大娘疑惑的问道。
“那可不,要说这勤奋肯干,村里哪个能比得过我家大红”,魏婆婆中气十足的回道。
“瞎,得了吧,谁都比你家大红好吧,你家大红每天除了吃就是睡,饭也不会做,平日里还油乎乎脏兮兮的,小组长选谁都选不到她吧!”,平日里最看不惯魏婆婆做派的田婆婆说道。
“你才选不上,你全家都选不上!”,魏婆婆拄着拐反驳道。
对比这里的相互拉踩,村里吃水井边的讨论就正常多了。
“你们说,要是真开豆腐坊的话,起码要有一个会做各种豆腐,啥豆腐脑、豆腐皮、豆干啥的人来指导吧,咱村有这人?还是说公社派下来?”,村会计家的红英婶说道。
她在家问她男人,她男人屁都不知道,难受的她只能来这打探打探,憋屈死了。
“你们忘了,咱们村云竹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