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不易双手合十,道:“弟子法号悟天,朱不易师父起的浑名而已。”
太上老君道:“你既入了佛门就不用向我称弟子了,我看你下界之后应该有了机缘,之前的《动玄真经》应该是没再练了吧?”
朱不易更加恭敬的道:“我如今的本领,大都得自骊山老母宫。”
这也是朱不易之前就想好的,一切的机缘都往骊山老母身上推,就算是太上老君,也没办法向另一位圣人求证自己说没说谎。
太上老君点了点头,道:“你的气运得天独厚,希望你不要忘本,好自为之。”
朱不易立刻大声回道:“谢道祖指教!”
太上老君认为朱不易下界之后,因为承受了后羿的功德,才能被气运所钟,机缘不断,顺风顺水,而这一切究其根源,都是拜他这个道祖所赐。
虽然太上老君本意并非如此,如果没有西天取经这件事,只要天蓬元帅体内的后羿真灵一灭,太上老君为了不沾因果,大概率会让其与之同归于尽。
今日太上老君近距离观察了朱不易之后,发现对方不但功法的缺陷没了,而且有了圣人做靠山,算是脱离了自己的掌控,太上老君心中不免有了些不痛快,便在离开前,心有不甘地警告了朱不易一句。
太上老君带着金角、银角驾云而去,龙女凑到朱不易身边道:“大师兄,你不就是出身兜率宫吗?我怎么感觉你和道祖说话不怎么熟呢?”
朱不易道:“自从我跟了师父,就算脱离了道门,道祖当然不好在师父面前表现的那么亲热,刚刚他不让我自称弟子,其实就是和我划清了界限,以后的所作所为,和兜率宫无半点关系。”
龙女睁大眼睛,问:“道祖为什么要和你划清界限?”
孙悟空接过话来,道“悟心,这你就不懂了吧,这其实是道祖卖了大师兄一个好,省得他在佛道之间左右为难,以后专心西天取经,修一个佛门金身果位就是了。”
朱不易道:“道祖虽然生我的气,胸襟却是常人不能比的,所以最后他虽然在警告我,我却依然要谢谢他。”
龙女左右看了看,小声问:“道祖难道也赞成取经了?”
朱不易道:“赞成是不可能赞成的,但大势所趋,莫之能挡,不如顺势而为,因势利导。”
龙女佩服的道:“大师兄,你真有文化。”
——
过了平顶山,朱不易找了个时间将七星剑投入造化炉,炼入盘古开天斧,盘古开天斧经此加强,重量达到了九万五千斤。
春去夏来,秋残冬至,如今距离唐僧离开长安城,已经过去了四五个年头,唐僧师徒披霜带露,水宿风餐,一日不停,向西而行,唐僧的几个徒弟有神通护体还不算什么,他这个凡人师父确实称得上志坚行苦,百折不回。
这一日,又见一座高山挡路,唐僧见了虽然不再像之前那般胆怯,却也免不了叹了口气,道:“这一路行来才知天下之大,也不知还要越过多少这样的高山,才到得了灵山。”
孙悟空道:“俺老孙都不嫌慢,师父你怎么还叹气了呢,我看你最近有些累,每日的功课时间都短了,不如这两日我们少走些,你多念念经可好?”
唐僧道:“悟空你说的有理,我最近确实有些心神不宁。”
朱不易道:“师父,千里之行,积于跬步,所谓功到自然成,佛经中有云:‘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什么时候师父到了这个境界,应该离灵山就不远了。”
师徒说话间入了高山,走不多久,忽见对面的山间有楼台亭阁出现,孙悟空笑道:“刚说今天要早些休息,这就有了去处。师父你慢些走,我先去看看。”
唐僧叫住了孙悟空,道:“你这样貌,恐怕吓坏了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