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看着两个丫鬟将二人的早餐端了进去,他也是去了自己的书房,想打发打发时间。
毕竟时间还早,才辰时过半。按照二女的时间恐怕得是巳时才会醒了。
赵晓走进书房,书房他还从来没进来过,这都穿越一个多月了,才刚走进书房。
之前那伤势,别说去书房了,下床都得掂量掂量。书房一般都是自家这两位夫人,进来的次数比较多。
赵晓一进去,映入眼帘的是古色古香案台,基本经意罗列在案台左侧,笔墨纸砚则是摆在案台右侧。
进门左手边就是一张小床,并不是很大仅能供一人浅浅歇息一番。床边靠近书案的方向还有一些小架子,看起来可以放香炉。
床头边也放着一张小桌子,可以摆放糕点小吃。
右手边则是一整面墙的书架,四书五经,儒家经典,数算,农业,医书,地理,历史,还有几本强身健体的书籍。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赵晓看着发现此处经常有人打扫,想来肯定是二位娘子,闲来无事在此阅读。
赵晓坐在椅子上,上面还摆放了一个坐垫。让人坐在上面不容易受寒,感受着温暖,赵晓也是忍不住的说道。
“二位夫人还真是贴心,不知道是小馨怡,还是梦涵呢?又或者二人皆有呢。”
赵晓坐在椅子上,看着书案上的四书五经。前世他只是一个普通大学的毕业生,文科成绩也仅仅是过得去。
幸好他还会一手瘦金体,只是不知道大景的皇帝会不会写瘦金体。要是会写,自己恐怕大概率有些解释不清。
赵晓叹了口气,愣神地看着书案。心思早已飘远,幸好老天开眼,让他穿越成一个官二代。
不然,要是跟他看过的小说里面,其他人一样穿越成一个农家子,那自己可就欲哭无泪了。
赵晓的记忆中,科举考试也跟宋朝差不多,三年一次,分为府试,州试,省试和殿试。
过了省试便可称进士,不过景朝的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等;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在景朝进士身份可是并不算少,因为录取范围的扩大,景朝一次录取范围在两百人左右。
景朝一共九州十八府一首都,赵晓此刻在的就是首都汴京,旗下州为昇阳州,两府则是应龙府和钦北府。
天下九州十八府,哪怕一州二府只有两百人通过州试,也足有一千八百人。这还并未算这首都汴京城。
赵晓身为汴京城的世家,免去了府试跟州试,只需要在这省试一过就能拿取进士身份。
这汴京又有多少人文采飞扬,又有多少世家子免除双试。哪怕景朝科举录取达到两百人,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原身就文采不好,自己前世也仅仅是会背一些。来到这个世界后,赵晓记忆力倒是有所增长。
甚至,以前的事情自己都过目不忘,赵晓也算是双挂齐开了。
在大景,科举考试共三科:
第一,大经,所谓大经,就是指通晓四书五经,对儒家经典以及注疏的理解,其中还包含策论,对时政的看法,占总判定标准的五成。
第二乃是诗词,五言,七言,词赋都算在内共产占三成。
第三就是数算,就是所谓的数学,占两成。
看着自己左手边的书架,赵晓有些好奇的走过去。毕竟乃几本四书五经还是歇歇吧,他更好奇上面的一些百科书。
赵晓找到了一本《景算数解》,心想着:真是不知道,景朝的算数达到什么地步了?
他大致翻看,景朝的算数停留在三元一次方程组之内,对于函数领域并未涉及,有点像高中的知识。
大部分停留在初等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