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了同样父母双亡的罗彦,也算是同病相怜。正好罗彦一直表现不错,冯常就在罗彦进了府学的几年一直给予罗彦生活上的帮助。
其实对于帮助罗彦这件事情,冯常压力也越来越大。自己的枕边人一直对这件事情抱着反对的态度,经常为了这个吵吵。而且,自己的一对儿子也年龄大了,也是到了蒙学的年龄。加上罗彦的那份,一家人生活也是相当拮据。
好在罗彦第一次参加进士科,居然就中了。这下子冯常也是长舒一口气,自家那娘们终于不用每天都在自己耳边唠叨了。和罗彦一同去赶考的士子还带来了罗彦的一封信,说罗彦授了从九品的官,和庐州城中的县令都是一个级别了。而且到了第二年,罗彦还会回来看自己。
罗彦当多大官,冯常都不在意。真正让他高兴的是,罗彦没有因为当了官就把自己这个义兄给忘了。还带了银子,这已经能抵得上历年来他零零星星给罗彦的钱了。冯常还记得,当晚他把罗彦给的那几锭银子放在桌子上,自己的妻子那种惊呆了什么话都说不出来的样子。那叫一个爽快。
此后虽然冯常走在街上都能感受到四周的人羡慕的目光。虽说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但是精神享受那才是王道。而且,以往官府的小吏吆五喝六的,如今见了自己也还能客客气气说几句话。
虽然不知道自己的兄弟什么时候能够回到庐州,但是冯常在一过年的时候就已经做了准备。家里有了余钱,冯常不但给自己的妻儿置办了一身新衣服,还很爽快地买了好几斤肉。一半在过年的这些日子客人来了就做一点菜,剩下的一半就留给自己的兄弟。
第二天早上起来,罗彦就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往自己义兄家走去。
这也不算是富贵还乡,罗彦的名声也仅仅是限于一些文人圈子里边,所以走了一路,其实认识罗彦的也没有一个。直到到了冯常家的附近,因为罗彦经常来这里,所以人们也就知道这是冯常犯了傻帮助的那个书生。
因为冯常也就帮了罗彦这么一个,所以一看到罗彦的身影,人们就知道去年考中的进士来了。当下开始有人把罗彦给围起来问这问那。虽说是人多嘴杂,其实问的问题也就是长安怎么样,有没有见过皇帝,皇帝长什么样,高不高瘦不瘦。诸如此类的八卦才是这些市井百姓感兴趣的东西。
虽然因为礼制罗彦是不能私底下说李渊如何如何的,但是长安怎么样罗彦还是边走边耐心地跟围着的人说了一些。
随着往前走,人群规模越来越壮大,走到冯常的家门口,不用罗彦敲门,这人群中的呐喊就已经让这些天脑子里绷着弦的冯常跑来开了家门。
毕竟是府城,这院子自然是没有乡下的那么宽敞,所以围观的人群也就没有跟着罗彦进门,只是在门口守着,也不嫌挤。
冯常见自家兄弟这么早就回来了,心里当然是非常高兴,看着门口那些还在守着看热闹的,冯常做出了他这辈子第二个最大方的决定:“大伙儿别挤着了,快散了吧,我兄弟来了,容我俩说说话。改天,我冯常摆席,请大家伙好好吃一顿。今儿就散了吧啊,快散了。”要说这第一个最大方的决定是什么,自然就是资助罗彦了。
围观的人群听到冯常居然摆席,那叫一个高兴。这年头大家伙日子都过的紧巴紧,白吃一顿就很不错了,而且还是吃宴席。冯常虽然不是什么有钱人,但是这些天大家可都是听说了,这个正月冯常家里顿顿有肉。那么接下来他摆的席面肯定也不会糊弄大家伙不是。
大正月的又能白吃一顿肉,这绝对是个好事情。所以这些人很是给面子的走了。
拉着罗彦进了屋,安顿着坐下来,冯常盯着罗彦的脸就是一顿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