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煞有介事的讨论奖金的分配真的好吗?
当然,他们很快就会见识到赵亦明的实力了。
帝国中学生诗词大赛的比赛要进行三天,有多个环节的比赛。但不管多少个环节,实际上就只有两个部分而已,一是比参赛者的古诗词储备和诗词知识,二是比原创。
比诗词储备,也就是说,哪怕你实在没有吟诗作赋的天赋。只要背诗背得够刻苦,记住的诗词够多,也能上比赛台去拼一拼的。
比如去年诗词大赛的三等奖。他们的原创诗词并不出彩,真实水平跟何依依的队伍的原创相比,也不过是在伯仲之间。但人家凭着对古诗词的熟悉和掌握,楞是拿到了第三名,而何依依组只有十五名。
虽然,他们得到第三名也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去年诗词大赛的原创诗词普遍都不怎么样,他们捡了这个便宜。后面的四五六名,但凡有一家拿的出一首像样的诗词,这第三名也不会落到他们家。
只是话说回来,高中生而已。十六七岁,无论人生阅历还是文学素养都在那里。前者不够丰富,后者积淀不足,除了那些百年难得一遇的惊才绝艳的家伙,谁又能拿出多少出彩的诗篇呢。
当然,赵亦明这个站在前人肩膀上的例外要排除出去。他只担心自己会不会把那些评委们吓得心脏病发。随便一拿出手就是传世佳作啊。倒不是他不想低调,只是不是佳作能被他记住吗?
言归正传,虽然背诗很重要,但何依依所说的今天集训,却不是突击背诗词。诗词社的这帮人本来底子就很好,记得的诗词很多,根本不用突击。
所以,事实上,今天要集训的内容是诗词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