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琅琊谢家(3 / 7)

子,长子谢苇管理盛强粮行,次子谢芃管理庄务。

初次见面,顾辞很客气,没带幂篱,只蒙了面纱,由谢庆陪着,在花厅接待他们,甘茗和明秀站在她身后。

寒暄让茶,几人开始介绍自己的情况。

谢引管的除了老祖宗分给谢讱卿的那部分田地,另外一部分是纯粹依靠族田谋生的族人们自己的田地。百年传承的谢家,自然也有大把隐田,几个族人手里的小田一拢,凑成一块大的,放谢相名下,免税免役,也算谢相为家做贡献了。

谢强这边管的田地更杂些,只有很小部分是他们这一支祖传的土地,更多的是附近小老百姓为了借谢家的光,捧着田自愿或被迫纳到谢家名下,混同久了就并入谢家的田里,自己作为庄头或是当了家仆,再去雇佃农干活,这些人就是黑户。

州府的田册里只登记谢家祭田和开国时划分的自有田地,这些别人家的隐田并不包括在内,谢强和谢引各自有另一本小账记着。

顾辞为了给她二哥开好土地税的头,括隐是万里长城第一步,定然要弄清楚这本私账,想办法在不损佃农和小民利益的情况下,纳入州府的田册。

其实现在朝廷赋税并不重,而且琅琊城因为护国公府和太子的关系,也没几个官员敢给这些族人派过重的徭役或额外附加苛捐杂税。所以按理说,庄头给佃农留够口粮和粮种,剩下的都是顾辞的粮食。但因为谢强当年说服谢蕴建了盛强粮行,多余的粮食通过粮行卖掉,到顾辞手里的只是银钱账目。这些年来,想也知道,谢强和粮行不会干净。顾辞算完粮行的账,再和田庄几年的出产一比较,心里大概有数了。

原本谢相的规定是‘田在人在’,谁的田进了谢家,谁就签了身契,做这块地的庄头。

这里还要插播一下已经淡出众人视线的谷状元家中情况。他家祖上本是琅琊城郊的乡绅,也有不少田地,奈何子孙不成器染上赌,到他爹手里就只剩下二十来亩了。自己不会种,佃农又都靠谢家吃饭,他们这一小块地请不来人,家里揭不开锅。眼看宝贝独子是个基因突变的读书种子,谷娘心一横,在城门口拦住了回来探亲的谢蕴,求了个恩典,田并入谢家,但夫妻俩不签卖身契不入奴籍,立个契做雇工。这样他们在府册上还属于被征税和要服役的齐民,不影响儿子科举。征民伕去修堤筑坝时,老夫妻没躲过去,遇上暴雨溃堤意外身亡。谢蕴知道后,让谢庆特意来关注下修堤之事,顺便给谷状元送了些银子照顾一下,送去谢家家学和琅琊府学读书,才有他后来的金榜题名。

可惜谢蕴的好意给留在琅琊的族人们开了个不好的先河,为了躲徭役和赋税,许多人再投过来的时候,他们既不让人签卖身契当家仆,也不入府册做个在编齐民,妥妥地拖家带口当黑户。小民们也不傻,需要服苦役的就是他们这些‘良民’,奴籍官籍都不在服役之列,哪怕是匠籍服役,也是比他们轻松安逸许多的技术工种。世家豪门税低又无力役,背有靠山孩子们出路也广,比土里刨食好多了,何乐而不为?若家里没有出第二个谷状元的命,是不是良民,还真不重要。

顾辞刚对着谢引提起身契问题,谢强就插话,“郡主恐怕不知道,一地有一地的风俗,琅琊周边的农庄,基本都认谢家这块牌子。历任父母官礼待有加,世子爷上任之初,还特意拜了宗祠。这也是先祖遗泽。”

顾辞盯着他,“强公的意思是,我二哥礼遇谢家,是冲着在座几位的面子?”

谢强尴尬一笑,“郡主说笑了。入乡随俗是为惯例。”

“您是在警告我?”

谢苇马上打圆场,“郡主言重,我父亲只是为人耿直,并无恶意。”

顾辞不看他,只对谢强说

最新小说: 娇蛮摘月亮 [火影]佐樱黑穿越成春野樱 喜欢太监怎么了 公主今天想篡位了吗 怀崽王爷住进我的空调房 玩家角色扮演卡[无限] 位面小卖部经营日常 祖传玉佩送老公了! 阶上春漪 猫又不想让二传知道喜欢的是他的托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