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是谢鲲出于情谊照顾桓彝,两家关系极其亲密。自桓彝牺牲之后,桓温五兄弟和母亲住在建康城外。和谢家的庄园离得很近。谢裒给在家打理庄园的儿子谢奕立下规矩,凡是桓氏有难,必须相助,因此谢奕这两年经常接济桓温兄弟。也与桓温成了莫逆之交。
东晋士族执政,大名士们有自己的名士圈,一般少和中等士族拉关系,婚姻上就更不与中等士族联姻。而这些中等的士族,也经常混在一起,形成互助。从谢鲲开始,谢家对桓氏的热情照顾,将在几十年后超倍得到回报。
桓温起身拜谢道:“谢大哥,这两年来,受你家恩惠太重,无以报答。”
谢奕说:“何谈报答。过两天,袁耽要来,到时我在家中请他,到时通知你,一定要去。”
袁耽也是桓温的小哥们,只比他大五岁。但是却受到王导的青睐,刚刚二十岁出头,就做了王导的秘书,前途无量啊。
谢奕将五贯钱交给桓温,又在桓家聊了半晌,才带着兄弟谢安回府。此时的谢家虽然还不是一等士族,但是谢家在江南很会打理家务及生意,现在也已经是非常富裕的士族,谢奕、谢安的父亲谢裒还在京中做吏部尚书。
回去的路上,谢安疑惑的问道:“为何桓氏兄弟一有难,你便来救助?”
谢安还小,谢奕不能出是父亲的意思,只说:“我们救助桓氏兄弟,一来出于上一代的情谊,二来也是敬仰桓家为国尽忠的精神。”
东晋大士族有自己的圈子,大多通过婚配结盟。影响力小的士族进不去,也联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共进退的小圈子。谢鲲把桓彝拉入‘江东八达’,谢氏和桓氏已算是世交了。
三天以后,五兄弟母亲的病情好转,已经可以下床自由活动,桓温非常高兴。这天上午,桓温正在屋里读书,只听见院中有人高喊他的名字。桓温撂下书,一个箭步窜出屋子,看到殷浩正兴奋地骑在院中的小木马上,晃悠来晃悠去。
桓温不禁笑道:“这木马现在是我四弟五弟所玩之物,你比我还大,还去玩。”
殷浩哈哈大笑,站起身说道:“我也是童心未泯。”
桓温问道:“你为何事来此?”殷浩并不常来找他。
“袁耽回来了,今天中午谢奕做东,为其洗尘,让你我都过去热闹一番。因为我有车,所以通知了我,让我顺路接上你。”
桓温这才想起,谢奕曾说过此事。桓温赶紧进屋换了身衣装,殷浩也进得屋来,拜过桓夫人,之后两人坐上牛车而去。
殷浩的父亲殷羡是大将军陶侃帐下首席军师,殷浩也因此二十来岁便名扬东晋朝野,早早地就有“江东诸葛”之誉。
苏峻之乱后,虽然颍川庾氏获得执政权,但是战场的主帅陶侃和温峤也成了战争暴发户。,所以他们两人也被封为封疆大吏。温峤于去年因一颗牙齿脱落,而中风去世,此时年仅四十一岁。大将军陶侃作为荆州刺史,成为庾亮的主要结盟者,权势极重。
桓温和殷浩仅用了半个时辰便来到谢氏庄园,仆人把他们引进谢府。桓温一看,谢奕兄弟四人正围着袁耽有说有笑,众人看到桓温和殷浩进来,也都高兴起座,相拥相抱,毕竟都是一群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少了很多礼数。
寒暄之后,众人落座,谢奕命人端上酒菜,然后率先问桓温:“你母亲的病可好?”
桓温回道:“多谢大哥相助,家母的病情基本转好,请勿挂念。”
“那你把桓冲赎回来了吗?”谢奕又问。
桓温回道:“已经把赊羊肉的钱还与张老板,可是他却执意不让桓冲回来,非要让家母病好之后亲自去接。桓冲在那里玩的也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