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还真的太小了,不曾想在这里遇到了。
那天方华并未露面,紫衣女子不认识方华。
此时围拢过来不少的行人,方华来到人群中听着大家你一句,她一句的数落紫衣女子。
紫衣女子气愤道:“是他们撞了我,把我的衣裳弄脏了,你们凭什么指责我。”
有人道:“凭什么,你的衣裳根本没事,差不多得了,他们还是孩子。”
“就是,就是。”有人附和道。
“就是不行,他们得赔我银子。”紫衣女子不依不饶道。
“他们是小乞丐,在松子镇很久了,你看他们像有钱的样子吗?”
“难道因为一件衣裳还能要了他们的命不成啊!”
方华听着好心人打抱不平的声音,犹如天籁。
心下感慨还是好人多。
看向那几个孩子,穿着衣不蔽体的衣裳,一个个小脸黝黑,枯瘦如柴的样子,可怜至极。
方华压低声音,用粗犷的声音道:“年纪轻轻的如泼妇骂街小心嫁不出去。”
紫衣女子听到说话声,并不知道是一个女人的声音,还以为是个男人说的。
气的手足无措,“你、你、你们。”
跺跺脚转身跑了。
见没有热闹看,众人纷纷散去。
也许是自己肚子里有了宝宝,当她看到这些孩子们,心生怜悯,脚步不由自主地来到孩子们的面前。
方华来到几个孩子的身边,蹲下身道:“害怕吗?”
一个年纪比较小些的女孩儿,眼泪汪汪身体颤抖地看着方华。
方华伸出双臂,“乖,姨姨抱抱。”
小女孩儿再也忍不住扑进方华的怀里大哭起来,声音都走调了,“我怕,我怕。”
把女孩儿搂进怀里,方华抚摸着小女孩儿的头轻声安慰着,“乖,有姨姨在不怕,不怕。”
身边站着的几个大男孩儿无声地流着泪。
小女孩儿情绪稳定了些,方华道:“你们多大了。”
“七岁。”
“八岁。”
孩子们抢着回答道。
小女孩抬起头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方华道:“姨姨,我叫丫蛋,七岁了。”
“为什么不回家,没有家吗?”
丫蛋低下头,小声道:“有的,娘亲病死了,爹娶了后娘,后娘带我出来逛街,然后,然后就把我扔了。”
方华眉头皱的能夹死一只苍蝇。
有了后娘就有后爹,一点不假。
“饿不饿,走我带你们去吃东西。”
这里是西街,有个摆摊卖馄饨的。
四个孩子围坐在一起,三个男孩,一个女孩。
“老板娘来四碗馄饨。”
“好,请稍等。”
馄饨摊的老板娘早把一切看在眼里。
方华开始和几个话家常。
“你们住在哪儿。”
一个大些的男孩回答道:“姨姨我叫狗剩,前些天我们还住在半山腰的破庙里,可如今破庙被几个大孩子占了,我们就找个能避雨的墙根住着。”
“那你们平时都是要着吃吗?”
狗剩道:“嗯,有时要不到就饿肚子。”
“你几岁。”
“十岁。”
刚才自己问眼前的几个孩子几岁时,有人回答七岁,八岁,没有人回答十岁。
这个男孩很有点意思。
古代穷人太多了,自己的好日子才过上几天呐,她可没有忘记自己刚穿越过来时的情景。
能帮点就帮点,帮不上的她便是无能为力。
四碗馄饨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