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他们回来的时候,三舅奶不仅整好了包子,还炸了带鱼段和蛎蝗,又炒了一个小油菜,炝拌了花生米菠菜。
八一和二姐庆文林正趴在茶几上,品尝美味的萝卜丝海蛎子包呢。
“二姐,你说哪个好吃?”八一看着吃的喷喷香的庆文林问道。
“当然是加肉的好吃了,我又不傻。”庆文林回答,嘴角直往下流油。
“我喜欢吃这不加肉的。”八一说。
“哎——你不是最爱吃肉吗?今天怎么了?”庆文林很奇怪,这个无肉不欢的小妹儿,突然间口味变了。
八一没有回答,她细细品味着素馅的萝卜丝海蛎子包,就是这个味道,连麦穗的包法都是一模一样的。
她的心里很是感叹,想要吃到这个味儿,还得是地道的大连老人才能做出来。
不用那么多花哨的调料,也没有那么麻烦,只是单一的食材混合在了一起,却给人味觉上的享受和心灵的满足。
这——就是家乡的味道。
八一有点迷糊了,自己出生在吉市,大半的时光却是在大连度过,到底哪里算是自己的家乡呢?
“哎呀,回来的正好,饭菜刚刚做好,正好吃热乎的。”三舅奶笑容满面地迎了出去,“这就是八一说的她姨姥姥吧?一看就是一家人,和老三媳妇长得可真像······”
“小妹儿,姨姥真的和咱妈长得像吗?”二姐庆文林站起身往外面望去。
八一摇摇头:“我是没看出来。”
众人寒暄着进了饭厅,老妈兰花进到客厅来喊姐俩去吃饭,庆文林摆摆手:“妈,我们俩都吃饱了,不过去挤了。”
“真是的,大人还没吃呢,你俩就开始混个肚饱了。”兰花有点不大高兴。
“三舅奶做好一样就让我们吃一样,又不是我们自己要吃的。”庆文林也不高兴了,扔下了筷子,“干嘛说我们啊,你去说三舅奶吧。”
兰花:“你······你这孩子······”
八一依然吃着自己小盘子里的炸蛎黄,对老妈和二姐的官司充耳不闻,见怪不怪。
吃了午饭,姨姥就急着赶回去,通往他们那里的客车一天就一趟。
爱联络的三舅爷找了邻居开汽车的小伙子,把八一她们送到了车站,正好赶上了那趟客车。
二姐庆文林还在和老妈兰花生气,说什么都不肯跟着过来。
姨奶为人就是大方爽气,她从老妈兰花给她带来的大米中匀出了三斤,又拿了二斤干豆腐,非得让姨姥带着,说是老妈兰花的一点心意。
瞧瞧,姨奶多会说话,情商真高。
三舅爷中午下班回来,带回了一斤五花肉,三舅奶也给带上了,说什么乡下想吃肉都没地方买去,这块透肥的五花肉回去炖点酸菜挺好。
通往大孤山的客车,是那最老式的载客的客车,只有中间一个门可以上下,车里没有暖风,车子行驶起来四处透风,车厢里冷冰冰的,冻得八一直发抖。
“兰花呀,他们家的亲戚都听热情的,没有一点儿城里人的架子。”姨姥摆弄着水桶里的那条五花肉,高兴地说,“看看,这么大一块肉说给就给了,也挺大方的,不像当地人抠抠搜搜的。”
“嗯,反正我来这两天对我们可好了。”老妈兰花说。
“你来时都带了什么东西?”姨姥问。
得了,姨姥惯是个爱八卦、又小心眼的人,可不能让老妈全秃噜了。
八一立刻插话:“姨姥,没带什么东西的,只有十斤大米,十斤干豆腐。我舅爷给了钱,让从家里来的时候买点豆油和人参。”
老妈兰花看了八一一眼没吭声,对着姨姥笑笑,算是默认了。
“是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