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转眼到了四月。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北望岛上众人干得热火朝天,成果让李子园颇为满意。
首先是建筑公司。新扩建的城区刚好给了建筑公司发挥的余地,没有砖瓦的建筑队盖起临时小木屋来那是飞快。目前新希望港家家户户至少都住上了小木屋。
其次是伐木队。由于天气寒冷,采石挖土的工作都停了,富余的劳动力全部冲到了野外的伐木工作上。这些人在事先规划好的地头上开辟出一片片一公顷大小的空地,每片空地之间由树木间隔。李子园计划到时候每个农户家庭耕种三片这样的土地,刚好三圃轮作,算是服务到家了。
辛苦了整一个冬季,加上之前的奋斗成果,众人砍光了六千多亩土地上的树木。看起来好像很大的样子,但实际上聚在一起也只是边长2千米的正方形大小。只是剩下的海量树桩还没清理完,众人都颇为头疼。不过春耕在即,只得停下砍树的工作,好好清理下树桩了。
事实上,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开辟出来的土地由谁来种。汉人劳动力基本分配完毕,而这些土人是根本不会种田的。还有李子园心心念念的桑树园,先前带来的树种和蚕种都还等着生长繁衍呢!
铁匠工坊不出意料给李子园献上了100支崭新的燧发枪,而且这两个月来4公斤炮、6公斤炮和8公斤炮相继试制成功。拥有铁制炮模的铁匠工坊随时可以加大生产量,不过李子园却没有马上下订单。他目前所拥有的4艘船普遍偏小,而且船体不够坚固,装装小炮还行,大号的火炮上船不动都感觉会压塌甲板。而小炮很难对西方人的战船造成太大的威胁,不如先不造,继续研制更大的火炮,等大船造出来后再配炮。
而刘闲正巧刚把16公斤的炮模做出来,就等着审批通过了,毕竟这门炮设计重量达到了3.5吨,160毫米口径,20倍径,零损耗情况下光铜锡的成本就要近300两,贴心的刘闲给出了350两一门的报价,这让李子园想揍他却又抬不起手。
事实上一同做出来的还有10公斤炮12公斤炮的炮模,这会儿也正等着李子园审批呢。
这两种炮都要造,不过16公斤炮造一门看看效果就好,那么重的炮放两三百吨的船上绝对是灾难,一不小心重心不稳船就翻了。
说到底,一切要看造船工坊那边能造出多大号的船了。
镜头转到造船工坊,一个月前,在钱氏父子努力设计和改进下,新的造船方案被确定,然后他们开始使用起自己的储备木材,将之加工成几种常用规格。新设计的船除了少数部位需要定制,大部分都可以拿常用规格的船材来建造了。
这不,一个月下来,新船已经看出些样子了,照老钱的说法,用了李子园提供的思路,只要材料齐备,两个月足以下水一艘船。仔细询问了下,新船大约能有300吨的排水量。
李子园算算时间,一个月左右自己运趟移民就过去了,回来就能见到新船,真棒。
得到好消息的李子园当即给铁匠工坊下了订单:2门12公斤炮,8门10公斤炮,4门8公斤炮和4门6公斤炮。至于到时候能不能装下这些炮,李子园暂时先不考虑。
打定主意的李子园迅速开始了出航的准备:亲卫班、守备连2排和所有船员立刻集合,准备出海的物资,一天后出发!
早有心理准备的众人立刻收拾起来,动作飞快,4月2日一早便离了港,朝大明的方向驶去。
4月7日,李子园抵达了敦贺,麻生三郎此时居然还在敦贺,这让李子园有些吃惊。一问之下才得知他半年来都在敦贺附近跑关系混脸熟,之前的货发卖完了不说,居然还收到了不少订单。订单中不仅有丝绸棉布等纺织品,还有瓷器漆器之类的奢侈生活用品,总价高达17万贯,当真是惊掉了李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