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直嫌弃自己没出息。若是能得了衙门的褒奖文书,他们家面上也有光不是?
当下大手一挥,豪爽的掏出了银票。
“那就捐一千两!”
师爷跳下八仙桌,在捐款榜单上重新添上一笔。
“城东张员外捐款一千零一两五钱。”
然后提笔写了文书,赵知府盖上大印,笑眯眯的递给了张员外。
接着,其他的几个富户也相继重新补了银子,徐大将军乐的嘴巴都合不拢了。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脑子就是比大刀好使。
这一天,收获颇丰,人们捐款的热情高涨,都在相互打听写别人捐了多少,自己又捐了多少。
能在衙门口的功德碑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供后世瞻仰,那是多大的荣耀啊!
......
三日后,皇宫。
皇帝大怒,将桌上的一堆折子“哗啦”一声推翻在地,声嘶力竭的道:
“写折子!现在就写折子!把那个逆子给朕叫回来!
百里云川这个逆子,是不是想要气死朕?竟然胆敢公然发文敛财!
黄河水患、国库空虚,他不好好赈灾,竟然公然鱼肉百姓!
成何体统?
成何体统?”
旁边伺候的小喜子待皇帝发完了心中的怒火,气息平稳了,才试探着劝道:
“皇上!大皇子他一向谨小慎微,办事也妥帖。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误会?
还是待大皇子回了京,再细细的询问不迟,若是公然让人送了折子叫他回来,怕是......”
“误会?” 皇帝冷笑。
“一个人参他是误会。这么多人参他,难道都是误会?”
小喜子还欲再劝,就听外头小太监通传道:
“皇上,太子殿下来了!”
黄帝无奈的揉了揉额角。这俩儿子,一个也不让他省心。
原来他是极其偏爱百里山河的,嘴巴甜,又孝顺体贴,鲜少惹他生气。
可是自从封了他做太子,开始协理朝政以来,当真是把自己气的半死。
之前百里云川协助处理政务的时候,一切都打理的明明白白,他只需把重要的事情过目一下便可。各种事情该怎么处理,他的提议都很妥帖,很有自己年轻时候的风范。
可这个自幼得他青睐的百里山河呢?折子批的乱七八糟,批复建议也是完全驴唇不对马嘴。他看的实在糟心,只能自己批复完了再交给他观摩学习。
谁知道看了两天,他就弄丢了几本折子,实在是让人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