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戚继光自嘲道:“北方边患,臣未曾见过,刚刚说的那些,倒都全无用处了。”
嘉靖看向翁万达:“翁尚书,你以为如何?”
翁万达微微思量,随后说道:“禀陛下,臣以为,元敬所说的备倭六策,只需改一条,拿来镇守北境,倒也颇为合适。”
嘉靖问道:“哦?如何改?”
翁万达解释道:“只需将修战船这一条,改为购战马、修城墙,其余五策,一字不动。”
听了翁万达这个说法,嘉靖哈哈一笑:“朕才说他捡了个便宜,你现在倒是也捡了个便宜,只是改了几个字便自己拿来用。”
翁万达也微微一笑:“将来立了功,著书立说,自然还是由戚将军来写,这功绩老臣是抢不了的。”
君臣之间一番幽默,这句话算是翁万达的一个总结,以他治军几十年的经验来看,戚继光堪称大才。
他此刻不由得心中唏嘘,活了小60年了,指挥打仗二三十年了,从大明以南的安南(即越南),一直打到宣府、大同、辽东这些北方边境;
他也是见过不少猛将的,老一辈的诸如西北四将,如今只剩周尚文还活着;
年轻的,诸如安南之战中前线带兵的俞大猷,也是个带兵有方,指挥有度的,还有浙闽的朱纨;
不过这些人满打满算,要论起才能,都不如眼前这个年轻人,皇上还真是神鬼莫测,到底从哪淘换来的这宝贝疙瘩?
这个问题,嘉靖自然不会给他答案。
既然戚继光已经得到肯定,那就开始进入下一个正题:防备俺答汗的详细策略,这就不算考试了,而是正式商议。
嘉靖继续问道:“以北方边患为要务,依那六条,先说练兵,说说如何操办?”
戚继光说道:“臣以为,选兵切不可用市井油滑之人,须得是乡野老实之人,否则难以成事;
若说具体的标准,身量魁梧有力、有些胆气是必须的;这一点以外,如果会些武艺、或是聪明伶俐的,则是锦上添花;
若是训练骑兵,懂些骑射的亦是优选;
除此以外,就算是好勇斗狠之人,只要懂得忠孝之理,也可用。”
翁万达点点头:“臣以为,此标准可用。”
这时戚继光有些为难:“选兵具体事宜,臣倒是难说,既然是北方用兵,自然是在北方选,臣却不熟悉此处地形。”
翁万达接过话茬:“此事可交由臣来办。”
嘉靖伸手虚按:“新军之事,除了你这个尚书,其他人一概不能知道,包括内阁,还有兵部几个侍郎也一样;
朕欲练出6千精锐骑兵,10日之内,把新军选兵的州府县报上来,要详细。”
这……
原本两个臣子都以为,皇上是觉得边备废弛,想要着手改革一番,这一句话,就把这事的重要性提高了n个档次——
这是要神不知鬼不觉的,偷偷练出来一支神兵啊,看来皇上要有大动作。
翁万达从地上起身,行了个大礼:“臣遵旨,此事臣一定亲手操办。”
嘉靖点点头继续说道:
“具体练兵事宜,戚继光,这事自然你来办,等你出京城的时候,朕会派几十名锦衣卫,专门给你当送信的;
这件事情,以后皆为秘奏,由锦衣卫直接传到朕这里,通政使司、兵部、内阁还有司礼监,就都不要经过了。”
说到这,他又笑呵呵地看向戚继光:“之前听陆炳说,你们小两口儿倒是恩爱有加,若有家信,一并由锦衣卫送回。”
戚继光闻言尴尬一笑:
自家夫人干的那些事,皇上肯定都知道了,王夫人除了公主少保的头衔,还要多了个忠烈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