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荷拿白眼瞪了一下苏无疾,就微笑着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吃完饭后,苏无疾向张承问了京兆府的所在地,就匆忙赶了过去。
京兆府,西汉最高的地方治安管理机构,没有之一,左冯翔和右扶风也得低京兆府一头。
京兆府在未央宫以北的北阙内,北阙又在北宫和桂宫之间。北阙是西汉中央机构的集中驻扎地,除了丞相府还在老地方外,其他的中央办事机构大多在北阙有衙门处理公事。
北阙内也有住宅,但这住宅大多是皇亲贵胄,王侯子弟的居所。普通的百姓和权贵是不能也不允许住在北阙,再有钱也不行,除非有皇上的圣旨。
在这小生为各位读者大大奉上一个与北阙有关的小故事:
根据《汉书·刑法志》记载,西汉文帝十三年,齐地有位叫淳于公的官员,此人刚直不阿,不愿与腐败的官僚为伍。
淳于公医术高明,是著名医师杨庆的徒弟,他官至太仓令,因被诬告误诊害死人命案,欲押解长安刑部受审。
淳于公十分悲伤,因为自己生了五个女儿,没有一个儿子,自己若遭不测,家中五个女儿该如何是好。
大难临头,家变在即,于是他对着一群女儿责骂曰:
吾今生女不生男,
危难之时苦无援。
谁能助公一臂力,
洗冤保身度残年。
这时小女缇萦自告奋勇,愿随父进京面君。父女二人进京后,缇萦毫无惧色,击鼓鸣冤,上书皇帝曰:
我父为官本清廉,救死扶伤百姓赞。
若判死罪难复生,如罚肉刑皮开绽。
小女甘愿充奴婢,替父赎罪尽孝全。
废酷悔过留机遇,皇恩浩荡照人间。
当汉文帝看到缇萦的上书后,被缇萦的凛然孝义和精神气概所感动,于是下令效法尧舜,废除肉刑。随颁圣旨一道表彰缇萦,并在未央宫北,也就是书中所写的北阙(今长安城遗址徐寨一带)赏赐宅院一处:
恩孝缇萦女,北阙赐甲第。
救父甘屈身,巾帼堪称奇。
缇萦的上书,促使汉文帝、汉景帝两朝对刑法进行了重大改革,对奴隶社会中的酷刑改革成笞、杖、徒、流、死的五类刑罚奠定了基础。
一个封建社会的女流之辈,既充分体现其承担的勇气和孝义,又表现出其敢于对现实的刑罚制度不公的抨击,缇萦的此举为中国法制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至此,北阙甲第也就成了西汉京都高官贵族住宅的代名词,世代相传。
京兆府在横城大街东边的京兆巷里,从饭馆出来沿着雍门大街向西,走到横门大街路口,一直往南行,就可以找到京兆巷。
苏无疾溜溜达达的也没有太着急,刚迈出去饭店三十步,苏无疾打了个饱嗝,借势伸了伸懒腰。
这一伸腰不要紧,苏无疾发现自己的斥候腰牌没了,赶紧浑身上下来回的摸摸找找,没有,确定是丢了。
苏无疾内心一紧,扭头就要回去找。头刚扭半截,就觉着不对,第六感告诉自己后面有人跟着自己。
苏无疾不慌不忙的转过头,四下里瞅瞅,街两边有不少的商贩在出摊。
苏无疾几个箭步走到了一个卖铜镜的商贩摊前,拿起一个带把的小铜镜,假装仔细打量,来回的翻转。实则想通过铜镜,看看后面是谁在跟踪。
是小桃花白荷,在饭馆里搭讪的小叫花子。
苏无疾闪身进了一条巷子,这巷子是个死胡同,两边堆着商家的柴火垛,苏无疾找了一个藏进了后面。
白荷追到巷子口,四下瞅瞅没见苏无疾,小心心翼翼的顺着巷子往里找。刚靠近柴火垛,一只脚悄无声息的伸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