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老说,不要给不认识的人开门,这年头骗子多。我一个快死的人了,有什么可骗的。”
翟秋宁暗忖,这也不怪现在的人警惕,行骗的套路太多,防不胜防。
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的,重则可能把他们一生的积蓄全部骗走。
萧屿凡说:“老大娘,我们今天上门来,是来宣传社区一勺米的活动。您老年轻的时候,一定参加过。”
这个词似乎一下就唤起老大娘一些美好的回忆,笑起来脸上的皱纹更深。
“那时候家家都穷,合作社里吃大锅饭,每家人都出一勺米。你们也搞合作社?”
“我们做的是百家宴,希望家家户户有钱出钱,有菜就出菜,大家一起吃饭,增进邻里感情,大家都出门在外,不像在家乡,亲戚朋友说,叫一声,就有人来照料。”
“我们在外拼搏,如果能有左邻右舍的帮助,生活上的麻烦也会减少。就像您女儿,她在外面工作的时候,心里肯定担忧着独自在家地里。如果这个时候有邻里帮衬着,她心里也会轻松一些。”
“我这个姑娘就是孝顺,就怕我没人照顾,上哪儿都得带着我。”
老大娘说完,又小心翼翼地问:“这得拿多少钱?”
“活动有规定,8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你只要来参加就好了。”
“真的。”
“我给你一张宣传单,上面有电话,等你女儿回来,你拿给她看,如果她想参加,就让她拨打上面的电话号码。”
翟秋宁心领神会,赶紧把宣传单递给老大娘。
老大娘不太识字,粗略地看了一下,露出茫然的眼神,但还是笑着说:“等我女儿回来,我让她好好看看。”
走出老大娘家,萧屿凡对她说:“下一户,你来。”
这让她有点措手不及:“万一说不好呢?”
“做什么事都有第一次,你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样,有什么说什么。”
她虽然不怎么广交朋友,但与同学之间的正常交流是没有问题的,可不知道为什么,一想到是要拉人捐钱,顿时没了底气。
她低着头:“住公租房的人经济都不富裕,要出钱的活动,人家肯定不愿意吧。我上大学那会儿,要自己赚生活费和学费,超过50块的活动,我都不敢参加。”
萧屿凡白了她一眼,脱口而出:“穷人心理,有点格局好不好。”
“你知道如果一个人突出疾病,晚送医院一两分钟所造成的后果有多严重吗,轻则几十万的治疗费,重则一命归西。如果你不小心摔倒了,如果能及时送医,说不定能完全康复,不及时,就终身瘫痪,自己难受不说,还会连累一家人。”
“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多交一些心地善良又乐于助人的朋友,生活工作中难免有烦心事,有他们在一起开解开解,比憋出病来好吧,现在看心理医生可是很贵的。”
他说得很有道理,可那个“穷”字听来实在刺耳,对她来说,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资料上的第二户住的是一家三口,家里有个14岁的男孩子,小时候贪玩不幸被电击中,失去了双臂。估计这会儿家里就只有这个男孩子在。
翟秋宁敲响了房门,不一会儿,就听到里面有人问:“找谁?”
“我们是社区的志愿者,过来做宣传的。”
“我家不需要什么宣传。”
“你打开门看看吧,你会感兴趣的。”
“走走走,我不需要。”
她出师未捷,一脸尴尬地看着萧屿凡,他并没有要帮忙的意思,只是比画了一个加油的手势。
她只能硬着头皮再次敲响房门:“你是叫杨洋,对吗,我们是社区志愿者,麻烦你开一下门,我们说完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