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慧的老家离县城的比舒雯家离县城近一点,但是也是山区,开车15到20分钟。晓慧和舒雯一起坐公交车也要好一会儿。
下了车,舒雯和晓慧还需步行一段才能到家。刘家还是旧式的老房子,舒雯乍一看,跟自己家里的老房子一样,是个木柱木梁的青瓦屋,墙壁是由整块或者半块石头、大块或半块青砖、泥等混合砌成,虽然表面有石灰泥粉刷,却已有一部分脱落。好几处还有陈年水渍的印记。
在晓慧小时,父母都在城里,收入不错,所以晓慧在县城读小学。想在城里买房、立足。刘父、刘母工作万分辛苦,却一直坚持着。后来刘父因为劳累过度而中风,虽然及时抢救,还是导致腿脚不利索,无法痊愈,需要服药调理。当时刘家父母为买房而储备的钱基本花在了医疗费上了,刘父还是需要后续保养调理,思虑再三,回到了老家,以降低消费。
好在家边可以打打零工,种种田地,日子虽然清贫些,刘父的身子可以好好将养着,精神状态不需要像在县城时那么紧张。此时晓慧已经上初中了,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勤俭,从不奢华,所以感觉不到什么落差。双休日回家,可享受天伦之乐,倒也幸福。虽然家道是一时落魄了,但回到村里,一直勤勉的刘家和同村比,不算落伍。
只是刘父常年吃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他无法像之前那样挣钱了。再加上两个孩子上学,家里渐渐地开始有负债了。等到晓慧上大学时,大学学费根本拿不出来。
当时,晓慧的爷爷奶奶已经过世,他们都是农民。只有这个小爷爷,读过书,后来因为一个机会做了老师。因为兄弟俩的父母过世早,这个读书的机会是晓慧亲爷爷供养给这个小爷爷的,小爷爷很是感激,对兄长的亲眷及子女很是照顾,时时接济他们。
小爷爷结过婚,是晓慧爷爷张罗的。只是小奶奶身体不好,生下一个儿子后日渐虚弱,不到一年撒手人寰。而儿子也因为先天不足没有留下。小爷爷痛心不已,一蹶不振。虽然外人看不出什么异常,但是晓慧说,爷爷告诉他,小爷爷自那以后不怎么说话了,给他张罗婚事也拒绝,一个人飘着。
到了不惑之年,才慢慢释怀,心底深处却一直有雷池,谁也不敢触碰。晓慧在路上就叮嘱舒雯,千万不要提小奶奶一事,舒雯一一应着。
晓慧的爷爷奶奶在晓慧读高中时就相继过世了。在舒雯眼中,小爷爷和亲爷爷感情很好,他们也跟小爷爷很亲。自打爷爷过世后,小爷爷在他们眼里就跟亲爷爷一样!只是小爷爷一直在外面,他们很少见面。只是听父母经常说起,还给他们寄这寄那的。
“姐姐,那这位爷爷现在是靠着退休金养老吗?”舒雯不解地问。听了晓慧的讲述,舒雯总觉得还有什么地方有困惑。因为晓慧的家境,舒雯很清楚。但是小爷爷跟亲爷爷一样,要是有退休金,自然会帮衬晓慧她们,可事实没有,这是怎么回事呢?
“没有!小爷爷没有退休金。他是代课老师,没有编制。”晓慧答道。。舒雯满脸疑惑。
“先不急,”晓慧接着解释道,“我慢慢跟你说。”
原来,晓慧爷爷一直希望这个弟弟可以当老师,收入稳定,对农民家庭而言,是再好不过了。但是小爷爷不喜欢做老师,他喜欢出门闯荡一下。可是长兄如父,小爷爷不想让哥哥伤心,只得顺从。
后来,小爷爷经受了那事,心中郁闷,便决定离开教师岗位出去走走。对于出门以后经历了什么这一段,小爷爷一直不肯说,家里人也很尊重他的意愿,不会刨根问底。好在,小爷爷回家以后,已过知天命之年,人也不再消沉,算是一件好事吧!
小爷爷说,虽然自己没有养老金,但是这些年外出闯荡,挣了一笔钱,足够养老了。当初离开,不后悔,人生一辈子,心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