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说姜婵宁乱花钱。
姜婵安这几日也忙的脚不沾地,上次买回来的帕子,也还放着,没有开始绣。
一是没时间,二是这好的帕子,她不知道绣什么,怕贸然动手,绣坏了。
本想着今日得空,拿过去跟阿奶商量一下,再借助刺绣集,定下这图样,现在姜婵宁说要做衣服,她只好作罢,先帮阿奶做衣服。
柳氏王氏自小都是会裁布做衣的,再加上李氏和姜婵安这两个高手,一人两套衣服,对她们几人来说简简单单,唯独只有姜婵宁,只会出谋划策,不能真刀实战。
男人们出门帮了几天忙,女人们就在家里做了几天的衣服。
中间姜婵宁跟着姜兴盛去了趟家里的稻田,姜婵宁发现,这个时代稻田里的水还不浅,然后又问了姜兴盛关于水稻的产量。
姜兴盛说如果是大丰收,一亩的收成能有五百多斤,如果是灾年,那几乎是颗粒无收。
姜婵宁皱眉,一亩五百多斤,还得是大丰收,但实际上大部分时间都是普通年,甚至有些时候收成还不行。
这样算下来,平均每年每亩地产量只有四百斤左右,再给官府交完税几乎所剩无几了。
姜婵宁觉得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增加产量。
她想着前世农村种水稻,有的会在稻田里养鱼,鱼可以抑制稻田杂草的生长,还可以消灭害虫,可以活水,鱼儿排出的粪便还可以给稻子增肥。
而且到了稻子收获的时间,鱼儿也长大了,这鱼也可以卖钱。毕竟她有无所不能的商城,不愁做不出好吃的东西。
姜婵宁越想眼睛越亮,姜兴盛见她神色有异,问她怎么了。
姜婵宁只说没事,心底却慢慢开始盘算着稻田养鱼,增加产量的法子。自己不清楚具体细节,但是之前给姜兴昌的那本书上,应该记载的有关稻田养鱼的详细细节。
找个时间同他们说说这个事,想着姜婵宁便同姜兴盛一道回了家。
还没走到家门口,就远远看见门口停了一辆马车,旁边稀稀拉拉围了几个看热闹的人。
见姜婵宁父女过来,老远跑过来说,“好像是阿嗣的夫子和他的同窗们来了,这马车就是他们的。”
父女二人对视一眼,姜兴盛道:“多谢,我们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