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爷来看宝山。
宝山的坟墓就让四爷安排在了两重山的山顶,四爷希望宝山能守护两重山,这里是宝山离开的地方,四爷甚至相信,有一天宝山能从这里重生。
四爷给宝山摆上祭品,倒满三杯酒,四爷给自己也满上一杯,道:“宝山,我先干为敬,此次出征,斩敌二十余万,这只是开胃小菜,你的仇我一定会帮你报。”说罢,一饮而尽。
把宝山的酒拿起一杯,洒向坟头,四爷给自己满上第二杯,接着道:“你也太傻了,你哪有资格保护我,我一直没有告诉你,其实我也是修士,我是元婴初期,像你这样的金丹中期,我一个可以打几十个,你当时为什么不跑呢,你还年轻,这样死你,真不值得。”说吧,四爷喝了第2杯酒,同时把宝山的第二杯酒洒到坟头。
四爷给自己满上第三杯酒,思爷很想哭出来,可是他没有眼泪,四爷努力的想发泄悲痛,可除了呐喊,去挥发灵力攻击,他好像没有其他的办法。
四爷不想那样去做,平复了心情四爷说道:“两重山,你就在这里静静的守候吧,你就在这里默默的看着吧,看我如何成长,看我如何傲视天下,如果有机会如果可以我会不惜代价的复活你。”说罢,四爷喝下第三杯酒,同时把宝山的酒洒在坟头。
可以这么说,宝山是除了四爷至亲的人以外,最亲近的人。
从上任徐州令开始,宝山就一直在后面默默的跟随,这种感情和能力的大小是没有关系的。
四爷甚至相信他今生是不可能再遇见像宝山这样的亲随了,明天他就会返京,从此以后他再来拜祭宝山的机会会很少,四爷不是儿女情长的人,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远处,两名亲兵在等候,说实话他们并不理解作为四爷这种大人物,为什么要来祭奠一个死去的护卫,还是这样独自一人前来,如果是为了收买人心,应该是一个大场面才对。
四爷祭拜结束,独自一人头也不回的下山而去,两名亲兵在后面紧紧跟随。
第二天,四爷一早骑马,带着4名亲兵踏上返京的路,陈太师提出让四爷多带点护卫,四爷说不需要,他喜欢微服的感觉。
路上也没发生大事,亢龙锏下多了五条该死之人的性命,四爷不会去刻意的找,但是让他碰见了的,就只能怪自己倒霉,不要说你家朝廷有谁,一点用都没有,就算是你沾点皇亲,只要是在该打范围之内,一样是没有活口,临近京城还有20里,只见路边有官队在等候。
来的是礼部的官员,为首的是礼部侍郎钟离钟大人,见四爷一行5人到了,钟大人连忙上前道:“下官礼部钟离,特来迎接司空大将军。”
这里礼部侍郎是官二品这钟大人论级别和四爷同级,但四爷如今在宋国名声大噪,深受百姓爱戴,还是皇上身边的红人,这样算起来,就不是官阶可以评判高低的了。
四爷也知道是为什么,以他目前的官阶,是不可以随随便便的进京的,同时他这次回京是要听封的,自然会有相应的礼仪,这是规矩,虽然他不喜,但是也必须要这样执行。
四爷进京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朝中官员代表出城迎接,城中百姓自发的走上街头,都是为了一睹四爷的风采。
一个不到18岁的将军,在异国的京城,极好地维护了宋国的国格,同时力战各国选手,夺了天下第一。
两重山前,制定战术,身先士卒,带领15,000铁骑,横扫韩国数十万大军,平大板,夺乌城,打的韩国无还手之力,扬宋国国威,就目前的战况而言,很长一段时间,韩国是不可能犯境的。
四爷的屠夫之名让韩国胆寒,让宋国的贪官污吏胆寒,却是百姓们津津乐道的事,四爷的所作所为是一种精神,是他们的希望。
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