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雨过天晴,万里无云。
正当黄祖打着哈欠,伸着懒腰,缓缓坐起来的时候,戏忠已在身旁等候良久。
“志才,你什么时候过来的…抱歉啊,一不留神,睡得久了些。”
望着戏忠那满是疲惫的面容,黄祖多少有些过意不去。
心中在想着,是不是近日压在戏忠身上的担子,过于重了些。
“没事!我也是刚过来!”
“刚才前去探查四部营地的士卒回报,四部的蛮兵已经撤了,就连营中未完全烧毁的粮草辎重,都没带上。”
“看来,经过昨夜踏营一事,彭脱和覃相生已经吓破了胆。”
轻笑一声,戏忠的心情似乎也好了许多,四部蛮兵的韧性要比他预估的还要差上不少。
“退了?”
微微一愣,黄祖继而大笑起来,眼中泛起道道精光。
“走,我们去看看”
说罢,黄祖也不顾戏忠究竟是什么神色,拉着戏忠的手,带着魏林、典韦、黄忠几人,就往四部营地赶去。
“果真是退了!”
四部的蛮兵,走的要比他们想象中的更急,在不少营帐内,他们甚至瞅见了成堆的兵械。
“志才,还要麻烦你帮我写两份奏报,一份交予曹寅,让他迅速整军,抽调粮草辎重,另一份…直奏洛阳,将壶头山的经过呈于朝堂。”
“另外,派出两匹快马,将此事告知靖安寨,广传酉溪部众,让公覆叔父引军南下,在沅陵城外与我等汇合”
说着,黄祖忽然转身,眼神在魏林、黄忠、典韦三人身上一扫而过。
“魏司马留守壶头山,照顾我军伤员,看守四部降兵,等待曹寅太守前来…”
“汉升伯父,重平,你二人迅速征军,除了必要留守的人马外,其他的全部带上,我们午时出发,直奔沅陵。”
“诺…”
午时时分,在那抹骄阳的照耀下,黄祖领着四千兵马,直奔沅陵而去。
与此同时,关于壶头山的战事也在以极快的速度,向四周扩散。
临沅。
在曹寅回到了郡城之后,又在郡城以及周边数城征集了三千兵马,不过…单凭这点人数,面对声势庞大的四部蛮兵,依旧是杯水车薪,愁的曹寅彻夜难眠,胡子都不知拔掉了多少根。
就在曹寅派出数波信使,前往江陵催促援军的时候,一封自壶头山的战报,彻底让曹寅振奋了起来。
郡守府,朝日初升,看着案前的热粥,曹寅却没有半分的胃口,只是静静的望着那升腾的热气,不断的发呆。
武陵这地方,着实不是为任的好去处。
若是熬过了这次,说什么也要走动走动,离开这里…寻个安生的去处。
也免得整日提心吊胆,整日担心五部械斗、反叛的事情。
“郡守…郡守,好消息,好消息!”
失神的片刻,武陵都尉李忠快步闯进了曹寅的房间,手中紧握着戏忠亲笔所写的奏报。
“哦!什么好消息?难道事刺史的援军到了?”
李忠那股子兴奋劲,瞬间将曹寅拉回了现实,成功吸引了曹寅的注意力。
“刺史?”
“不,不是刺史,是壶头山那边,五溪校尉刚刚传来了战报!”
提及黄祖,李忠眼底划过几缕说不清道不明的光芒,恐怕…这次任谁也想不到,诸位江夏黄氏子,竟然可以以少胜多,在绝对的弱势下,打的四部蛮兵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就在前日,大雨磅礴之际,四部蛮兵强攻壶头山防线,五溪校尉设计坑杀四部蛮兵三千余人,降者千余,同时又在正面战场上,击杀蛮兵六千余人,四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