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码头的张顺打算去客栈住一晚,明天在去找一个落脚的地方,离开了满是汗臭味的码头,来到了充满市井香气的热闹街道,一时间还有点不适应。
下午落日的余晖洒在街道上,道路两旁的孩童满是嬉戏的声音,忙活了一整天的街道小贩有的已经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家了,黄昏后的街道显得有些温馨还有些吵闹。
张顺慢悠悠的走在路上,想着这里是现实的场景还是一段未知的时空碎片,毕竟一切都太真实了,充满市井气息的小贩们,无忧无虑的孩童,像张顺一样漫步在街道的不知名路人,交汇在一处显得所有东西都和谐美好,但正常中显得有些不安。
张顺随意找了间客栈,要了个上房打算这几天就在这里住下了,来到人声鼎沸的一楼大厅,来来往往吃饭的人络绎不绝,张顺找了个位子坐了下来,点了一荤一素一瓶酒,惬意的吃了起来。
留意着周围的交谈,大多都是县里的趣事,当前最热门的无非就是知县大人的千金嫁人的消息,说的是那个热闹,七嘴八舌,张顺听了个大概差不多就摸清了门路。
也没跟着他们一起讨论,只是静静的听着,顺带着观察这些吃客的神态,有开怀畅饮的,有落魄失意的,还有说到兴起鼓掌叫好的,真就一个热闹。
当然张顺还是发现了有着不一样的人,虽说在吃着东西,但也像张顺一样东瞅西看的,像是在找什么人,但好像又不确定目标,只能观察看看有没有表现异常的人。
这让张顺产生了警觉,男人的第六感告诉张顺这些人是来找自己的,估计县里其他大大小小的酒馆客栈都有着一两个这样的人,张顺不太确定,决定再看看。
张顺没有打草惊蛇,吃完直接上楼去了,今天天色已晚,不适合再行动了,况且夜晚也不太方便,还不如好好休息一晚,心中有了警觉紫自然不会在轻易漏出破绽,只是不清楚是谁在找人。
第三天了
张顺决定出门走走,不是为了打听婚宴的消息,只是单纯的走走,体验一下古时的风土人情,闲来无事,勾栏听曲。
想到就去了,哥们现在有钱,径直去了一个小剧场,当然是那种正规的演出场地,台上有着戏子花魁在演唱,古筝琵琶与萧瑟,各种花活也都有,这让张顺开了眼界,还是古时的娱乐场地好啊,既能舒心听曲陶冶心灵,又能观赏美女陶冶情操。
叫来一个侍女给台上的花魁打赏了三十两白银,钱就是用来花的嘛,揣在兜里干什么。
随即起身离开了,张顺回头看了一眼二楼看台上一个少年的一眼,似乎有些熟悉,哦,是李家三少爷,儿时两人还称兄道弟过,但也只是瞟了一眼,不做停留直接离开了。
三少爷似乎感觉到有人看自己,也是感应的回看了一眼,发现那人只留给了一个宽阔的背影,有些熟悉感,但只是背影也不知道是谁,只是怪自己最近多疑了。
李三少爷招了招手,“最近让你注意有谁过度关注我的婚宴的人,有怀疑对象吗?哪怕只有一点关心也要注意,这两天多叫些人,钱花光了找我要,我就不信找不出来!”
侍从点头哈腰,退出去又去安排人了,虽说没个具体的目标,但是架不住李三少爷有钱啊,搞不清楚他的意图,但做下人的只需要执行就好了。
曲也听完了,茶也喝了,那就逛逛街吧,与我们印象中的街道不一样,此时的街道更显得热闹一些,吵闹一些,人们也活泼一些,没有一个低头的,都是面对面愉快的交流,唉,您今儿吃了没?嗨,吃了,肥肠加骨汤,可美了。那您今儿吃的好啊!大抵是这样的对话,很平常却又很独特。
也有些文人雅士欣赏字画的,画的好不好不知道,但那些文人总能给你一套说辞出来,不然我书不是白读了嘛。张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