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他的鼻子回复道,“您说得倒轻巧,我们这是报仇雪恨,不是侵略。从前,隋朝侵略我们,新罗乘机下手,占领我国领土五百里,除非归还土地,恐怕战争不能停止。”
“过去的事,怎么可以追究!辽东各城,本来都是华夏郡县,被你们并吞,华夏诸国尚且不说话,你们又怎么可以一定要追回失土?”
相里玄奖义正辞严,严厉驳斥盖苏文的谬论,道理说了一大堆,可渊盖苏文执迷不悟,毫无悔过之心。
一个月后,唐使臣相里玄奖从辽东返抵首都长安,据实向李二报告。
“盖苏文谋杀他的君王,残害他的僚属,虐待他的人民,而今又违抗朕的命令,侵略邻国,不可以听之任之,纵容他的所作所为。诸位爱卿,发表一下意见,看看对待高句丽的行为,是打?还是不打?”
李二很是生气,将问题抛给众大臣。
谏议大夫褚遂良首先发言,他联想起杨广三次东击高句丽,全是愤兵,他担忧唐军会重蹈覆辙,马上建议道:
“陛下手指一挥,中原就清静太平;向四方转头察看,四方蛮夷就全都臣服。陛下英明,福润四海,声威德望,达到巅峰。而今渡海远征一个小小蛮夷部落,如果马上攻克,传出捷报,当然皆大欢喜、举国同庆。万一受到挫折,伤害威望,迫使大唐再度出动愤怒之师,国家安危,就难以预测。”
褚遂良停顿一下,“老臣以为,和为贵,施展外交辞令,足以化干戈为玉帛,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上策也……”
他慷慨陈词,引经据典,颇有言官之威。
褚遂良刚刚落座,突然从大殿的右侧传出低沉的声音。
“司徒的话,听起来言之有理。其实的效果,未必能够达到。高句丽已被盖苏文控制,君王已是傀儡,盖苏文此人好战且诡计多端,心狠手辣,什么事都敢做,既然皇上的口谕无法制止他的犯上之举,看来就不能单靠外交斡旋就能解除新罗危机的。我的建议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打’!打出帝国之军的威风来,达到一战换来东部战区数十年的安稳和平静。”
众位大臣循声望去,看见靖王爷从椅子上站起来,心里一紧,腹语道,看来帝国东部战区,将烽烟再起。
“退一步说,打得赢要打,打不赢,也要打。对付蛮夷部落,就不能心慈手软。等到他们做大,再想制裁他们,那就要花上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帝国需要一个安稳的发展环境,但是,施展雷霆之威,达到敲山震虎、以绝后患的目的。”
众人闻言,皆屏声静气,大殿里寂然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