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赶到高墌城,形成合围之势。
午夜时候,守军将士争相从城上下来投降。
李世民接收精锐部队一万余人,居民男女五万人。
秦王李世民、李绩,班师返抵长安。
李渊犒劳将士,顺便对文武百官道:“我在各位辅佐之下,建立帝王大业,天下能够太平,我们就能够永葆荣华富贵。”
下诏封李绩为黎阳总管、上柱国,封莱国公。
又加授右武候大将军,改封曹国公,再赐良田五十顷、上等宅第一所。
唐王的封赏,李绩没有再次推辞。
一来,一批集团军将领需要养家糊口,也就是说,在新朝需要靠山。
这个靠山如果毫无根基的话,是无法凝聚人心的。
二来,他需要自保。真正的甲胄,可能被人一枪刺穿。而,政治待遇可是个硬实力。
你在新朝的位置,决定你的政治魅力。
三是自己也有成就感,一般的将士可以赏赐,我与唐王父子有一定感情基础,且,几次挽救危局,接受封赏,实至如归。
靖王府还在皇城里紧锣密鼓地建设,刘文静身陷大牢,一切由左仆射裴寂负责。
接风宴会上,诸位大臣都来给李绩敬酒,李渊亲自来到李绩面前,“师尊,西秦之战,您功不可没。来,我敬您一杯。”
李绩抱拳当胸,拱手施礼:“西秦之战,一是圣上您指挥有方,二是秦王身先士卒,三是全体将士奋力杀敌。有这三点,才彻底击溃薛氏父子。”
李渊更加钦佩李绩的品行,明明自己有功,却将功劳推个日别人。
“大海寺,我一眼看出你有帝王之相,今日果然应验。。”
李渊笑道,“师尊好眼力。来来,喝酒,喝酒。”
李绩将一大壶白酒喝下肚,趁着酒意道:“老李啊,我有一件事,请您网开一面。”
“什么事啊?师尊但说无妨。”
“纳言刘文静刘大人是被冤枉的。”
李渊脸色一沉,师尊你怎么能这样下结论。
“您有何证据?”
“我会有的,请暂时停止对刘文静的审讯。不可再次用刑。”
李二在一旁帮着李绩说话,他对李渊道:“父皇,就让师尊直接参与会审。”
“老李啊,您想想看,裴寂与刘文静之间有过节,平日里互相攻击,您让裴大人审理此案,实在不妥。”
李渊一惊,李绩的这句话已经逆鳞了。可是,他的话似乎有道理。
“好,那就准您。”李渊朗声道,站起来与李绩碰杯。
众大臣知道李渊的习性,只要他和谁好,恨不得能把头割给你。
李绩先前与李渊之间有约定,见面就以老李、小仙互称。
此时,李绩乃局外之人,又是二郎的仁兄弟,三番几次救二郎的命,他与李氏父子的关系可想而知了。
这些老臣,都是李渊的左右手,见惯不怪的,谁也不去在意李绩的称呼。
其实,他们心里都清楚,何必自讨没趣。刘文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反面教材。
还是老样子,老朋友之间不受君臣之礼约束。
就像圣上和裴总管一样。
“初登皇位,还是低调一点好。”李渊心道,竟然,搂着李绩窃窃私语。
李绩回到长安野望别墅区,李艾、宇成、张山、余生等人,已经在大门口等候。
他下了马车,众人纷纷跪拜。
“都起来吧。还像以前那样,不要过于拘束。人和人过分拘束,时间久了会有生疏感,圣上与我就是这样,不分彼此。”
他给每人奖励1两纹银。这一两纹银,在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