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子回首,看了看那个蓬头垢面的女人,他觉得有点面熟,他想着要不要上前和她说一两句话。但这一次,他没能再向前走。
王强子在庙观前举着笤帚扫着满地的落叶。他恳请出家,只为戒其尘俗,师父什么也没说,让他清扫这庙观,并问其在清扫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强子说起先呢,会想起这具有酒肉味的街市,来来往往的人群,孩提,妇女,老者,那是他毕生都愿意倾力保护的人。后来呢,烟草,风絮,梅子。他记得家中的房梁高几许,记得坟头的位置。他会在满城风絮的巷口穿梭,给家家户户送去父亲亲手酿好的梅子酒。家中小妹弹奏着琵琶,一曲又一曲。他哽咽到不行,未能再说下去。
此次修行,一为戒,二为忘。可是当站在银杏树下时,他依旧会忍不住伸手去接零落的树叶。程潇说,强子,当你伸手接住零落的树叶的时候,好运就会发生哦。所以,他从不怪天,只是怨,为何从未接住那零落的幸运。
师父远远地望着,不提为他削发受戒。师父看的多了,所以不以为意。他依然有着他要守的东西。若痴若迷,戒不掉的。
一年又一年,按年轮来计算的岁月。师父老了,王强子到了中年。整座的庙宇依旧是师父的,王强子依旧在清扫着那块地。荒芜的年岁,除了寂寞依旧是寂寞。在面对失意时,有人选择了畅乐,因为看到的越多,记得的也就越少。强子选择了孤独,把心里的悲痛不甘尝了一遍又一遍。他本以为的戒,到头来,依旧是空。只是故人的模样已记不太清。程潇、小妹、爹、娘。战事、死亡、哀嚎、破絮、残败。模模糊糊。
师父避世,遂将自己关在了庙宇里。王强子避世,遂将自己关在了心门里。师父说,强子,你还年轻,也该回去了。
王强子就真的离开了,更改后的天下,倒也还算太平。只是更变的太多,去时的路已不再是来时的路。
遇一女子,蓬头垢面,有一点面熟,他心中怀疑是程潇。可终未再向前。
前半生,他早已戒了。
一直都在想着写一篇有关记忆的故事,一个与人类命运悲欢相通的故事,但后来渐渐发现,我写不了了。最近国家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如果还在高中时期,或许会演变成很好的作文素材。在这个大数据的年代里,新闻是一件很有张力的事,然而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为人所淡忘。在写作文的时候,老师总会说要用举例论证,屈原,李白,苏子瞻。他们的那些人生经历,为后人所称颂。而我却无法描绘,因为无法理解,更无法感同身受。我会为英雄呐喊,为伟者致敬,却无法用三两言语来描绘。正如我们现在所经历的。
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数着天上来来回回的云。格外努力地去忘记一些有关曾经的东西;希望抵达《大鱼海棠》中所言的“当感受不到爱意的时候,记得全身而退。”的境界;也努力地想要成为一个“伪善”却坚强的人。
于是长得越大,便越喜欢假装。假装毫不在意,假装没事,假装忘记,假装可以戒掉。
可是有些东西分明是戒不掉的。
人们能戒掉的只是那些云淡风轻的东西,那些即便丢失也不会太过在意的事物。
总有人在强调着初心,强调着奋斗与逆行。然而事实是,有些事无论怎样的努力,还是做不好。我该放弃吗?不该也不会,我会在每次的失败中愈发承认自己仅仅只是个普通人,然后调整好状态,继续前行。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无法评判这样的价值观是否正确,但唯一肯定的是,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我们可能会因为一部电影中的某一动人情节而落下感动的泪水,对社会中的某一黑暗面而进行善意且正义的批判,却无法做到感同身受。就像你说了许多的肺腑之言,而我却无动于衷。因为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