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治所在锦官城,乃蜀国古城。又是通往剑南关的必经之地,故经济发达,商贸繁荣。至开元初年,已经与长安、洛阳、扬州、敦煌齐名。
黄昏时分,李白一行人到达东关渡口,杨钊已经安排人等在那里。
在摩诃(hē)池畔,有一家葵蚕酒坊,杨钊早为李白预定了客房。李白来到,主人井梧寒带着一众艺伎热情迎接着。
众人见了,甚是欣喜。
杨钊不顾伤病,陪李白吃酒对诗。李白见杨钊性情豪爽,甚是喜欢。
次日清晨,李白告诉天宝和公孙大娘,益州刺史章仇兼琼,是张九龄的门生。张九龄吩咐,到达益州后,让李白前去拜会他。
公孙大娘让天宝、阿蛮陪李白来见章仇兼琼。
章仇兼琼,时年五十岁,身高七尺,褐面瘦削;龙眉上扬,眼如丹凤;黑须清修,气质高雅。他一边看着张九龄写给他的信,一边用余光扫视着李白。
看罢信,脸上堆笑,双手抱拳,说:“张相的吩咐,兼琼自然遵从。谪仙人,请!”
说着,一行人走进长史府。有侍女端茶桌进来,众人席地而坐。
“谪仙人,飞灵寺弟子,你准备作何安排?”章仇兼琼看着李白,问。
“张相的意思是将他们安排于军中,各凭天命吃饭。”李白说。
阿蛮、天宝惊愕地看着李白,不明白他为何解散飞灵派。李白向天宝笑笑。
“还是张相高瞻远瞩,这些由我来安排。”章仇兼琼说。
李白向章仇兼琼告辞。章仇兼琼留李白吃饭,李白推辞,说飞灵寺弟子、浑脱派还在酒坊等着,改日再来叨扰。章仇兼琼只好作罢。
到了葵蚕酒坊,李白把张九龄的安排告诉飞灵寺弟子,众人忍不住泪流满面。
“张相这是为众位弟兄的前程着想。到了军中,有章仇节度袒护,何愁不建功立业、光宗耀祖?”李白说。
有些北方之人,不愿在剑南从军,要回家中。李白赞同,让杨钊发给这些人养家的资费。
杨榜拉拉阿灿。
阿灿顿时明白,说:“你们在飞灵寺多年,身怀绝技。若有人不嫌弃爨国偏小,我阿灿欢迎你们加入罗苴。”
众人相互望望,随即有人报名。李白、杨钊也表示赞同。有十几人加入阿灿的罗苴。
杨榜让董禾统领,即刻雇船,返回石城……
吃罢午饭,李白向杨钊及众位飞灵寺弟子辞别。李白嘱咐杨钊,待飞灵寺弟子安排完毕后,来昌明会合。
一行人刚到西关渡口,章仇兼琼的侍卫骑马跑来,交给李白一封信,说有事持此信去找昌明县令崔涣。
一行人来到昌明。李白提议,今晚到酒坊住下。天宝、阿蛮自然赞同。公孙大娘见马上到李白家中,自己的弟子正需要沐浴梳洗一番,也就赞同。
城里有家宝墩酒坊,生意甚是红火。一行人住了下来。
李白、天宝、杨榜洗漱完毕,便下楼吃酒。公孙大娘、阿蛮、阿灿及女弟子们却费了好一番周折,才下楼吃酒。
众人忘记了飞灵寺的不幸,对诗联句,喝到很晚方回房歇息。
深夜,一阵嘈杂的救火声把阿蛮惊醒。她一骨碌爬起来,推醒天宝,飞身来到房外。
楼道里,公孙大娘、紫风、杨榜三人正在巡看。
“一楼火势已盛,下不去了。”杨榜说。
阿灿披头散发,跑了出来,“怎么着火了?”
“这话问的奇怪。被人追杀了一路,这会子倒忘记了。”阿蛮说。
“阿蛮!快想办法逃出去!”公孙大娘严肃地说。
“不要慌,更别忘下东西。咱们去三楼!”阿蛮大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