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忠良?”
窦统望着一本正经的李立,努努嘴,最终什么都没说。
他窦家为汉效力三百余年,到他这一代,也不敢说大汉忠良。
他怎么有脸的?
沉默片刻,窦统开始思索得失。
到如今这种地步,他不可能出卖黄巾,投奔大汉。
一来窦家皇帝之间有私仇,想让皇帝宽宏大量,无异于痴人说梦。
二来也不可能有人信,信了也不敢往上捅。
若是黄巾在朝堂没有一点后台,怎么也不可能发展到近百万人。
这已经不是黄巾要不要反的问题,而是有人故意纵容。
纵容百万人起事,牵扯人数之广,所图事情之大,已经到了他不敢想象的程度。
一旦妄自捅破,他可能会小命不保,家族可能因此完蛋。
到时候,即使有郡守之位的气运护持,都没有丝毫用处。
朝堂诸公没有一个是傻子,他们不动手,他又怎么敢说破。
不过,若是李立不直接反叛朝廷,那么朝廷必然不会主动针对北方。
到时候有黄巾在暗中保护,他便有了抵挡朝廷,保全家小的能力。
想到这里,窦统做出决策,眼中闪过一丝狠辣之色。
“将军,军中还有一些雁门高层应该除去,不知将军可有计策?”
“此事简单,匈奴还有几支残部流窜在外,剿灭之时他们当为先锋。
此战过后若是折损过半,则编入其他军营,如此一来大军可定。”
李立顿了顿继续道:
“攻打匈奴残部利大于弊,立不会暗中坑害他们,只是让其充当先锋罢了。
若他们本事大,则活命。若本事小,将士马革裹尸,也不算愧对他们。
到时候我会给予他们家中一笔安置费用,不让他们家小受苦,他们也算是死而无憾。”
“将军大德,老夫在此多谢过。”
窦统抱拳感谢。
半夜之中,两人又商量许久,划定好细节,李立才最终离开。
这一夜,他拉拢了雁门郡守窦统,让其原本打算投降匈奴,变为投靠黄巾。
间接削弱匈奴力量,削弱大汉力量,增加黄巾实力。
甚至于提前布局雁门,方便以后行事。
至于那些注定牺牲的人,李立只能对他们说一声抱歉。
世上冤死之人数不胜数,相比大汉数千万流离失所,只能等死的百姓,他们已经运气很好。
起码有李立帮忙照看‘后人’,已经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他要掌控雁门大军,那些个世家之人不受钱财诱惑,更不可能投靠一平民百姓。
他们亲信若是知道自家大人死亡,必然心有不甘。
这些人对李立掌控雁门大军产生严重威胁,如此一来,只能让他们去死。
腾出那些位置,让李立的人上位。
要怪,只能怪他们挡了李立前进的路。
李立发展根基在于汉人,北方汉人少的可怜,只能向南想办法。
而雁门关隔绝并州南北,李立无论想干什么,都要过这一关。
只有拿下雁门,才能让汉人流民进入他的管辖。
等李立回屋,关羽张辽两人盘膝而坐,正打坐搬运功法。
看到李立回来,两人同时抱拳。
“大哥,你回来了?”
“嗯,我与窦公相商,明日定襄大军由你们统领。”
“我们?”
关羽张辽一脸不可置信。
要知道,这可是骑兵,还是边军,可并非普通的乌合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