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生意好了,再开分店,慢慢地,一直往下走,总能实现这个目标。”
刘晓芸干脆去自己的卧室拿了纸笔,把以前的打算说给她听:“要是开饭馆的话,我有两个思路,都是主打快捷路线......”
她细细地在纸上写着画着,向杜明雅解释,杜明雅开始还不太在意,可听到后面,眼睛越来越亮,干脆把身体趴在桌上,和刘晓芸一板一眼认真商量起来。
最后她们还是比较倾向第二种方案,在写字楼旁开大排档,这样相对第一种方案要单纯一点,也更干净卫生。
其实原因还有一个,刘晓芸后世的公司楼下就开了一个大排档,亲眼见证了生意的火爆,据说老板没多久就买了房买了车,可见利润有多大。而第一种方案她只听说过,具体怎么操作还得摸索。
“从下个月开始订份江城晚报,多看看报上的报道,多了解江城的情况,把这些信息收集起来,有个大致方向,哪里最适合开这样的饭馆。”
杜明雅离开家乡太久,对江城市已经完全不了解,刘晓芸这个外来人员更是不清楚,而原主是个糊涂蛋,只知道附近哪有废品收购站,别的一概不关心,她们现在对于江城市算得上两眼一抹黑,需要把城市的布局先弄清楚。
“行,确定下来后我没事就去逛逛,看看附近有哪些饭馆,铺面出租的价格,条件一旦成熟,就可以开起来。”
有了明确的目标,杜明雅浑身充满干劲,眼神更加明亮,好像多出了什么东西。
“只要肯干,我相信开个‘锦食轩’那样的酒楼不算太难。”刘晓芸给她鼓劲。
杜明雅望着刘晓芸,佩服地道:“妈,你的想法真好,现在还没这种店,我们如果开了,生意肯定好。”
她更佩服的是老妈有忧患意识,眼下生意还算顺利,老妈已经在谋划下一步了,比她的目光长远多了。
对于她的夸奖刘晓芸只能谦虚地道:“可能是年纪大了,想得要多一点。”
她没法告诉杜明雅,照书上的剧情,今年为了迎接国庆,厂里要整治宿舍区的环境卫生,不许在门口摆摊,所以得未雨绸缪,把后路想好。
现在家里需要添置的东西基本齐全,挣的钱可以攒下来,为以后开饭馆做准备。
而且和赵大妈家的那场风波,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杜明雅是现场拌菜,菜品特别新鲜,再一尝味道更是好,赵大妈家的拌菜根本没法比,生意比以前更加好了几分,杜明雅增加了分量,还是不够卖,收入比之前更多。
不止她们生意兴隆,在她们旁边摆摊的老何儿子儿媳的粽子生意也越来越好,每天的粽子全都能卖空,眼见离端午节越来越近,他们的生意还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