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建了一个半圆形的河堤,为此放弃了很多良田,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张翔相信到了冬天,河水自然结冰,到那时堵上原来的缺口就会容易很多。
现在张翔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亡羊补牢,治理其他河流,长安八水,除了渭河之外,还有泾、沣、涝、潏、滈、浐、灞七条河流。
都分布在长安周围,可以说是长安天然的屏障,但是这么多年来朝廷不管不顾,就变成了天然的隐患,最后就落到了张翔的头上。
长安在未来的几年之内都会是张翔的大后方,毕竟长安的位置得天独厚,虽然不属于中原地带,但是却胜似中原,要不然也不能成为十三朝古都。
要不是当初王莽乱权,汉朝也不会迁都洛阳,做为自己的大后方,张翔自然会保证没有后顾之忧,张翔很庆幸这次渭水之患。
让他提前发现了问题,如果在开战的关键时刻,渭水之患才冒出来,才真的让他不好招架,长安近郊田地被毁,自然聚集了很多闲汉。
水患泛滥张翔自然要赈灾职责,张翔可没有那么多闲钱赈灾,毕竟明年有一场大仗要打,作战永远都是最花钱的事,这还没有开战。
张翔就投入了大量金钱,张翔甚至动用了自己的私库,所以张翔只能想出了以工赈灾的方法,就是用受水患之苦的灾民羞涩水利加固河堤。
而且不分男女老幼,这也是张翔最大的仁慈了,灾民自然都踊跃参加,这样一来不但解决了水患的问题,还解决的灾民安置的问题。
为了修缮水利,张翔难免会在这些河道奔波,靴子都换了三双,不过也让张翔在灾民之中发现了很多青壮,张翔手下的确不缺兵卒。
毕竟二十万大军虎卧边境,但是与袁绍的百万大军比起来就有点相形见拙了,袁绍的百万大军可不是吹嘘的结果,而是实打实的百万人。
冀州实在是太富庶了,哪怕经过了黄巾之乱,还是大汉人口最多的州郡,这一点张翔不得不服,河北自古以来都是群雄并起之地。
而冀州更是乱中之乱,现在都归于了袁绍之下,其爆发出来的潜力可是很吓人的,所以张翔不得不继续招兵,来弥补之间的不足。
张翔当然想走精兵路线,但是这条路却并不好走,要不然人人都走了,谁都知道精兵强将好,但练精兵的代价却太大了,跟训练十个普通士卒的代价差不多。
但是这样的精兵却未必比得上十个士卒,甚至有可能练废掉,所以人海战术才是古代最常用的战术,可以说张翔跟曹操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
曹操走的就是精兵战略,曹操的地盘并不比张翔小多少,而且治下的人口比张翔的还要多,却只招收了十万兵卒,当然这也是条件所迫。
曹操位于四战之地,底子很薄连年征战,所以曹军的战力才会那么强,精锐永远都不是练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但是张翔却不羡慕他。
张翔宁可走人海战术,也不会选择精兵之路,如果作战失利张翔还有可能恢复,如果曹操失败了在想翻身就难了,这些治水的青壮就是张翔未来的战兵。
这些青壮大多来自渭水河边,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些青壮大多都会水性,张翔早晚都会征伐南方,这些青壮也许会派上大的用场。
张翔自然要提早施恩了,至于招揽还要等到秋收之后,现在还不是时候,如果现在招揽,张翔都会想到阴夔那个脸色,未免这种情况发生张翔是不会做的。
这些灾民虽然失去了家园,但是苦中作乐的精神还是有的,尤其是这些精力过望的青壮年,比力气比游泳比憋气,没有他们不敢玩的。
也让张翔的巡视之路,多了一点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