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我的三国我当家 > 第一百一十四章 被困小城

第一百一十四章 被困小城(2 / 3)

却说刘墉一行,若走大道,早已到达襄阳,正如程昱所料,刘墉不敢走大路,只能走小道。而且更不顺的是山道本就坎坷,不料又是雪花漫天,泥泞难行,有时一日只能走十数里。刘墉心急如焚,而伏后并蔡文姬、貂蝉等极少出门,这样停停走走却极是开心。这日好不容易出了曹操的防区,到达一个叫安昌的小城。

刘墉紧张的心顿时放了大半,这里便是与刘备约好接应的地方。然而刘墉走遍全城,却没见到刘备的一兵一卒。刘墉立时慌了神,心知定是发生了什么不测。

刘墉不擅掩饰,献帝看出端倪问道:“崇如,朕看你脸色不善,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变故?”

刘墉不敢隐瞒,禀道:“陛下,不知为何刘皇叔接应的人马并不在这里。”

献帝眼中闪过一丝惊慌,道:“崇如难道没和刘备约定好么?”

“臣在出发几日前便和皇叔约定好了的。他传书说会提早带兵驻扎在这里直到陛下到来。只是我们一出许都便和他联系不上了,不知发生了什么变故。”

献帝更是心慌,问道:“如今该如何是好?”

刘墉道:“陛下,臣还有几只信鸽。我便分别送信与皇叔和富义,让他们分别出兵来救。恕臣无能,臣只能将信送出,却收不到他们那里的消息。因而只能待在此处,坚守待援。”

献帝长叹一声道:“好吧。只能如此了。”

又过了两日,后军急速赶来,说曹仁亲率兵马三千迅即便到,献帝听后更加惶惶不安。刘墉也是始料不及,只得命人紧闭四门,坚守不出。须臾,曹仁的大军赶到,见城中有异,心中大喜,命人将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曹仁从兵卒口中得知城门上的便是刘墉的手下,便大声喊道:“去叫刘墉说话。”不一会儿,刘墉来到城头,向曹仁一拱手,说道:“曹将军别来无恙。”

曹仁怒道:“刘墉,丞相待你不薄,为何要不告而别,做那背信忘恩之人?”

刘墉朗声道:“将军错也,刘墉并非薄情寡义之人。刘墉深知丞相相待极厚,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故殚精竭虑,为丞相分忧,刘墉闪击河内,火烧乌巢,计取邺城,已报丞相之恩,何谈忘恩负义?”

曹仁无言以对,只得说道:“刘墉你要离开丞相,我自不拦你,为何要挟持圣上,这又做何解释?”

刘墉侃侃道:“将军此言差矣。圣上自愿随刘墉而行,何来挟持二字?所谓‘万事有因必有果,万事有果必有因’,圣上虽贵为天子,然而上至曹公下至群臣,即便将军在内,可对皇上有半分敬畏之心。朝廷大小事务皆出于相府,满朝文武多是曹公党羽,陛下便如提线木偶,庙堂摆设,可有一言一行能自作主张?若换作将军,可愿做这样的傀儡,受人摆布?”

曹仁哑口无言,兀自嘴硬道:“圣上自登基以来,战火四起,天下大乱。若非丞相,陛下仍在东躲西藏,颠沛流离,怎能安居宫室,得享荣华?陛下不思图报倒有罢了,反做那衣带诏,谋害丞相。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圣上如此待丞相,丞相为何就不能如此待陛下?”

刘墉哑然失笑道:“子曰:君君,臣臣。陛下登基之时,虽有董卓之乱,可与陛下何干?曹公救圣上于危难,虽有功于社稷,却也是尽臣子的本分。孟子云:君臣之道,恩义为报。‘衣带诏’之事,皆因曹公不思忠君报国,还政于圣上,反而独揽大权,结党营私,上欺君王,下压群臣之故,陛下只是不得已而为之,何错之有?”献帝在旁听得热泪盈眶,刘墉这番话正是我想讲却不敢讲的啊。

论辩论曹仁哪是刘墉的对手,几个回合下来曹仁便理屈词穷,只得道:“刘墉,你说陛

最新小说: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神话版三国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 五代风华 状元郎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