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所以乱逆不止者,皆由黄门常侍张让等侮慢天常之故,臣闻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臣敢鸣钟鼓入洛阳,请除让等,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接到董卓的上表,何进便高兴万分,出示给众位大臣。
见何进洋洋得意,不知危机,太尉杨彪便道:“董卓乃豺狼也,引入京城,必食人矣。”
何进不屑一顾,说道:“汝多疑,不足谋大事。”
而司空黄琬和中郎将卢植也说道:“我等素知董卓为人,面善心狠,一入禁庭,必生祸患,并且,大将军既已召子扬入京,为何又要召他人?不如止之勿来,免致生乱。”
何进道:“子扬一人,恐难以济事,故此,吾才多召数人,共谋大事。”
见何进不听,众人也都无可奈何,而卢植干脆就辞官回乡了。
回到自己的府第,太尉杨彪也是叹息不已。
见父亲愁苦,杨彪之子扬修便问道:“父亲何故如此?”
杨彪又叹了口气,说道:“大将军召林子扬入京也就罢了,竟还召了董卓,想董卓入京以后,势必会与子扬起冲突,如此则京城必乱。”
杨修自幼聪明机敏,颇有计谋,所以,听父亲说完,杨修便道:“那朝中大臣,可有所反应?”
杨彪道:“大都反对董卓入京,但又无可奈何,卢大人竟辞官回乡去了。”
杨修想了想,便道:“依孩儿之见,父亲不如也辞官而去。”
一听杨修这么说,杨彪便勃然大怒,喝道:“孽子!你说什么?我是当朝太尉,位居三公,怎可辞官而去?”
见父亲发火,杨修便急道:“父亲勿怒,请听孩儿把话说完。父亲是朝廷重臣不假,可是,父亲如今可有实权?而外兵入京以后,父亲又当如何自处?而今父亲又年逾半百,精力大不如从前。所以,父亲不如急流勇退,安度晚年,朝廷上的事,自会有人管的。”
杨彪沉思了半晌,最后叹道:“修儿言之有理,可是,天下虽大,为父我又该去往何方呢?”
杨修道:“北上并州,林子扬必会降阶出迎。”
杨彪想了想,便叹息道:“好吧,命家人收拾东西,我们明天便启程北上并州。”
于是,第二天,杨氏父子便和卢植一道辞官而去了。
见杨氏父子和卢植竟辞官走了,朝中大臣便有很多也都纷纷辞官而去了。
而一接到何进的诏书,和众臣一商议,林南便也决定领军入洛阳勤王。
并州兵马虽多,但还要镇抚和改造鲜卑人,所以,能调用之兵,却着实不多。
无奈。林南只好命拓跋勇率领第四军的一万骑兵为先锋,先入洛阳,而自己则和沮授、郭嘉、陈登三人,领着侍卫营、特种兵、飞蝗军和第四军的两万步兵为后队。接应拓跋勇,同时,荆州牧丁原,也从襄阳出发了。
就这样,三路大军便浩浩荡荡的直奔洛阳而来。
几天后。三路大军便都接近了洛阳,其中,拓跋勇的一万骑兵已经到了洛阳城下,不过,由于林南没到,他还是鲜卑人,不懂大汉朝廷的规矩,所以,他便先在洛阳城外扎营立寨了,等着林南。
而半路上。林南自然是遇到了北上并州的杨家父子。
一听说杨家父子竟然要去并州投奔自己,林南不由得大为感动,于是,林南又赶紧命一队士兵护送杨家父子入并州,并同时给王粲写信,让他好生安顿杨家父子。
而何进等人见并州兵马到了,却不见林南入城,便都很是奇怪。
皇甫嵩站在洛阳城头上看了半晌,便对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