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迎接,蔡邕便骂道:“林子扬,你做的好事!”
看见蔡邕神色不对,怒发冲冠的样子,林南心里很是郁闷,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干了什么坏事,惹得这老头儿发这么大的火。
于是,林南连忙问道:“老师此话从何说起?学生实不知有何过犯啊,还望老师赐教,学生必当恭听。”
蔡邕道:“你可曾去拜访张让?可曾要向张让投诚?”
一听蔡邕这么问,林南双眼一圆,有点懵,没想到张让这太监竟然把自己给卖了,这下子完了,自己成了叛徒了还。
不过,林南毕竟是林南,马上辩解道:“老师请听学生一言:学生确实是拜访过张让,可却不是去投诚,而是奉劝他奉公守法,不要干涉朝政而已。而今张让此举,实挑拨离间之计,还请老师深思明辨。况且,学生的为人,难道老师还不清楚吗?学生可是那种没有骨气、趋附小人之人?还望老师明察。”
听了林南的一番话,蔡邕沉默了半晌说道:“你果真没有向张让趋附?”
林南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吾父与张让不共戴天,吾岂能背父求荣,趋附仇人?吾岂是那种不孝不义之人?老师若是对学生没有信心,认为学生投效了张让,成了张让的走狗,那学生只好跳进黄河,一死以表清白。”
说着,林南便往外走,一副大义凛然的气概,大步流星,一往无前。
蔡邕见状,赶紧拦住了林南,说道:“子扬且慢,都怪为师一时糊涂,中了张让的奸计,我教授你多年,怎能不清楚你的为人呢?想不到张让竟如此奸猾,此人不除,大汉江山危矣。”
见蔡邕消了火气,林南终于松了口气,摊开手掌一看,手心可都是汗呐,这蔡邕也真是给面子呀,他如果不拦着自己,自己还真不好下台。
于是,林南便道:“张让此人,心机城府颇深,以后我们行事,可要万分小心。”
二人正说着,只见一个小太监来叫林南入宫。原来,灵帝见林南久久未至,只好派人来叫了,林南便只好告别蔡邕,跟着小太监来见灵帝。
三叩九拜以后,灵帝便道:“近日晋阳太守一职空缺,众位大臣都推荐你,你可愿意出任?”
林南道:“能为国家出力,为皇上尽忠,是林南的福气,林南怎能不愿意呢?”
“嗯,这就好,我也看好你,只是如今国家贫困,府库不足,晋阳又几年没有向国家交纳赋税,不知子扬能否把以前晋阳拖欠的赋税补齐呢?”
一听灵帝这么说,林南就知道该出血的时候到了,不拿钱是不行了。
于是,林南道:“为国家出力,是为臣子的分内之事,只是不知这晋阳一共拖欠了多少国家赋税呢?”
灵帝道:“子扬真忠臣呀,我大汉若多一些象子扬这样的忠臣,那还何愁我大汉不兴呀?晋阳拖欠的赋税么,也不是很多,二十万钱,折合黄金五千两。”
听了灵帝报价,林南便在心底暗骂:“真是见钱眼开,狮子大张口,一个苦地方的破太守,竟然卖到二十万钱。妈的,真会做生意。”
于是,林南苦着脸说道:“晋阳民生凋敝,残破不已,又久遭匈奴入侵,恐怕不会上缴国家那么多的赋税吧,皇上,能不能再好好算一算啊?”
灵帝道:“哎呀,子扬呀,你要的可是太守啊,可是俸禄两千石的大官啊,光底下的属吏就有好几十人呢,朕只要你五千两黄金,不多了。并且,你还年轻,还有升迁的机会,你说是不是?不贵不贵了,呵呵。”
林南无语,道:“皇上啊,话是这么说,可那是边地呀,太苦了,我又没有带过兵,万一匈奴人打过来,我可怎么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