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林南等人的反复劝说下,皇甫嵩只好无奈的收下了麒麟砚,当然,他对自己始终是没有信心的,所以,他也只是说代为保管而已。
一切虚礼完毕,皇甫嵩便开始授课了,而林南也真正开始了学习兵法的历程。当然,和林南等人一起听课的,还有皇甫嵩之子皇甫立。
开课之前,皇甫嵩问林南道:“子扬都读过哪些兵书?”
林南答道:“弟子不才,只读过几篇孙子。”实际上林南根本没读过什么孙子,倒在曾经在电视上看百家讲坛里面一个专家详细的讲过孙子兵法,自己倒是挺爱看那期节目,就反复的看了三四遍重播。
“嗯。”皇甫嵩点了点头道:“那子扬能简要的概括一下《孙子》的内容吗?”
林南便道:“《孙子》共计十三篇,揭示了战争的一些一般规律,我把它的内容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军事、战略和军队……
就这么,林南侃侃而谈,将从百家讲坛里听到的那些全部都说了一遍。
见林南说完,皇甫嵩叹了口气,说道:“想不到子扬对兵法也有如此深刻的了解,子扬真全才,老夫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教你的了,老夫真是忝为人师了。”
看到皇甫嵩这样泄气,林南连忙说道:“老师太过自谦了,其实,南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至于行伍之事,还要向老师多多请教。”
一听林南这么说,皇甫嵩便道:“也好,我就具体的给你说说行军打仗的事吧……”
就这样,林南和赵云等人一连几天都泡在皇甫府里,众人之中,除了典韦,可以说都是获益匪浅,对于大汉军制,兵法战策,行军打仗都有了很深刻的了解,这为林南以后改革军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而典韦虽然对于兵法不甚了解,但对于一些条条框框,也都是背下来了。而几天下来,林南等人和皇甫嵩的儿子皇甫立也是打成了一片,对于这样的一个热血青年,林南自然是不会放过的,在林南的使劲儿忽悠下,皇甫立自然也踏上了林南的贼船。
正当林南在悠闲的学习兵法的时候,朝廷上却因为林南而吵开了锅。
原来,自从去年冬天匈奴犯并州以来,并州刺史,晋阳太守等职位就一直空缺,因为并州本来就是个苦寒之地,近年又由于匈奴的寇边,实在是破败至极,谁也不愿意花着钱去那里买罪遭。所以,尽管经过了几次朝会,可始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就在几天前的一次朝会上,司徒荀爽便提到了并州之事,并主张尽快确定晋阳太守的人选,如果晚了,恐怕洛阳就危险了。为此,又引发了一场庞大的争议。
司空黄琬、太尉杨彪、太傅马日禅、尚书卢植以及中郎将皇甫嵩等士林中人都推荐林南,而何进则举荐袁绍,而张让等人,却是更看中与宦官有联系的曹操。就这样,三方互不相让,相持不下,吵的不可开交。灵帝无法,只好罢朝再议。而私下里,诸位大臣之间却加紧了活动和联系,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奋斗着。
所以,见林南一点都不着急,居然还有闲心学习兵法,蔡邕等人便发火了,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皇甫嵩****了。以“无法可教”为理由不给林南等人上课了,不让林南等人登门了。
其次,蔡邕已议事之名把林南“拘禁”在了府上,天天催林南入宫去面圣。
当然,士林之人也没有闲着,天天也在研究着如何说服皇上,怎么帮林南把官弄到手,以壮大自己一方的实力。
不过,尽管林南表面上还是很悠闲,其实,心里却比谁都急,原本很简单的事情,经众人这么一搀和,反而不好办了。私下里,他也和陈宫崔琰商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