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逸辰的晚饭很简单,两个窝头再加点咸菜,就着一碗热水冲的紫菜酱油汤就解决了。每天上午,苏逸辰都会去街头的为民食品店买上五个窝头,一个拿来当早餐,两个当午餐,剩下的最后两个自然就是晚饭了。至于菜嘛,苏逸辰有时候自己也会做些,不过大多时候还是以咸菜、酱瓜这些东西为主,对于他这种生活习惯,张抗美责怪了不知多少回,甚至还让他去自己家搭伙,不过苏逸辰每回都摇头拒绝了。这些年来,他都是这样过来的,也没觉得什么不好,早就习惯了。
啃着窝头,就着咸菜,再喝口汤,很快就吃完了晚饭。拿着碗到门外的共用厨房接水冲洗了一下,苏逸辰回到屋里拿毛巾擦干手随后往写字桌那边走去。
拧开用桌上白铁管做的台灯,屋里顿时亮了许多。苏逸辰的这张写字桌虽然大,可上面满满摆了不少东西,紧靠着台灯是一个巴掌大小的赛璐璐镜框,镶嵌着张黑白照片,这是张四口之家的合影,如果仔细看的话,就可以发现其中年龄最小,笑得也最灿烂的小男孩就是几年前的苏逸辰。
照片上的四个人,一个幸福而甜美的家庭,可惜的是,其中三人,苏逸辰的父亲苏子建,母亲陈玲,还有他的姐姐苏逸芸都在拍完这张合影仅仅一个月后就遭遇了不幸,这张全家福也是在那场浩劫后留给苏逸辰唯一的东西。
苏逸辰从窗口那边取出两根卷在一起电线,电线的另一头通过窗户下的一个小孔通往外面,解开线团,看了下电线上栓着的记号,苏逸辰就它们分别缠绕在两根小铜柱上,小铜柱从一个类似于抽屉的木盒子里伸出固定在木盒边缘,上面还有着螺纹。把线绕好后,苏逸辰再拿起摆在上的铜螺帽紧紧拧上,使电线裸露在塑料包皮外的部分和铜柱形成良好接触,这时候一个镶嵌木盒子上的喇叭中传出轻微的滋滋电流声。
苏逸辰慢慢再旋转着盒子上的一个旋扭,侧耳仔细听着,不一会儿,喇叭里的电流声就被逐渐变得清晰地声音所替代。
“东方红……太阳升……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为您播报各地的天气预报……。”
随着东方红的音乐响起,喇叭里传来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声音。
原来,苏逸辰刚刚摆弄的是一台收音机,不过他的这台收音机和普通的收音机不同,这是一台矿石收音机。
说起这个爱好,苏逸辰还是受到了他父亲苏子建当年的影响,父亲苏子建是一位电子工程师,早年时候还参加过国家级的科研项目,60年代后期调入唐山电子工业局工作。
从小起,苏逸辰就喜看着父亲拿电烙铁把一些杂乱无章的电子零件装配成一些让人惊奇的小玩意,在他的眼里,父亲几乎是个无所不能的人,不仅知识渊博,更是个好父亲,从小就善于启发孩子们的爱好,时常给苏逸辰姐弟讲解一些科学知识,在父亲的这种影响和熏陶下,苏逸辰很是自然地喜欢上了这些。
苏逸辰记得很清楚,就在自己7岁的那年,父亲手把手教着自己做出了第一台矿石收音机。虽然,那台早就被埋在废墟下的第一个作品是那么的简陋,可是当苏逸辰在耳机中听到里面发出的广播声时,当时的兴奋和激动至今记忆犹新。
“孩子,等长大了你们想做什么?”
“我要当个科学家!”
那是一个多年前夏日的夜晚,在院子里,母亲坐在葡萄架下给苏逸辰姐弟俩打着秋衣,才7岁的苏逸辰趴在苏子建的膝盖上,姐姐苏逸芸坐在一旁双手托腮,听着父亲抬手指着天上灿烂星空,为他们说着故事。苏子建从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说起,慢慢将到了月亮的形成,地月旋转对潮汐的影响,流星、行星、恒星还有星系的区别,再讲到宇宙诞生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