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大办,赶尸匠七天后再领走;但凡3天内赶尸匠受理过的尸体,无论多热的天气,都不会腐烂发臭。
赶尸匠施法后,家属负责死者的寿服(衣服、裤子、鞋袜、帽子),赶尸匠再给死者套双草鞋、戴上白色纸质喇叭筒帽子、额头上贴张符、赶尸匠腰部与尸体腰部分别系根草绳、隔7尺用草绳相连,天黑出门,赶尸匠在前面鸣锣开道,尸体脸苍白、眼呆痴、形僵硬、一蹦一蹦跟着,此时,狗吠声不绝于耳,不过,没有哪一只狗敢跑出来,农户一般也会主动把门关起来,防“掺煞”,经过有狗的农舍,远远的离到上百米,农舍内的狗只有“嗡嗡”的低鸣,非常的惊惧,不知往哪里躲,即便离去百米,可以嚎叫了却也绝不敢探头张望;走到本已联系好的旅馆,门敞开着、桌子上有热腾腾的饭菜、角落会有店家临时安排给赶尸匠睡的竹床(在湖南,天大的事,莫过于死了人,大家乡里乡亲,旅馆老板如果不想接待、有怨言,绝不仅仅是对赶尸匠及死者家属的大不敬,更是挑战风俗、挑战十里八里的乡邻;旅馆可以照常营业,只是白天把临时竹床收起来而已,虽然门后立着尸体,但死前大家都是乡亲,习惯了,大人之间也就没什么忌讳,尽量不让小孩子进来罢了,因为怕小孩去门边玩,尸体没立稳,往活人身上倒过来,弄不好会把活人吓到个魂飞魄散!那时候整个湖南的小孩,基本都接受过这样的行为规范教育:不管去饭店还是去别人家里,雨伞要放外面、不踩门坎、不看门后、不在门口玩耍),赶尸匠入得门来,将尸体立于门后,在门廊上方再贴一符,然后,关门、吃饭、歇息。
白天赶尸匠不会走,他要等死者接二连三带走人的消息(或被带走人家属找来,或赶尸匠找上门去;能够赶上趟,家人方能得已安心,否则,离去的人如果有什么遗憾或者不忍离去而流连,家里人会感受到他的阴魂不散;另外,能够赶上趟,离去的亲人就能顺顺利利找到好的归宿,重新投胎!否则,万一迷路了,投错了胎还算好的,投个猪胎、虫胎什么的就惨了。湘西那地方世代贫穷,在这个地方产生出来的巫傩文化不追求来世上天堂、不求成神、成仙,也印证了湘西人憨厚、实在的本性!对于赶趟的,费用由家属随便给,家里特别穷的,赶尸匠兴许分文不取,还白送草鞋、纸帽……尸体就这么一直在旅馆的门后立着,越来越多……待最后那具领来后的次日清晨,赶尸匠将尸体排好队,(从旅馆出门,按顺序先送的排在最后;领来旅馆时都是晚上,此时是天光之时的白天),揭去门廊上的“符”,鞭炮响过,便出发!还是赶尸匠在前面鸣锣开道,尸体在后面用草绳串着,三步一个,路线尽量选人少的田坎,鸣锣开道提醒别人回避,凄厉、惊惧的狗吠声响彻田野……在不走回头路的前提下,带着尸体去他们生前劳作过的田间、水边走一圈,再一家一家去还尸体;死者家属已是提前准备妥当,棺椁开启,棺盖摆在一边,远远的见到赶尸匠及尸体出现,马上鞭炮相迎;赶尸匠将后面尸体与前面尸体相连的草绳割断、再从尸体腰部解开、将其入殓,一番仪式后带其他尸体去下一家。尸体入棺,家属一干人等披麻戴孝在亲朋好友及乡邻陪同下,送死者上山、安葬;下山后,最后一个环节:在离家最近的河边或池塘边,由长孙(没有长孙就长子)跪着烧掉那一截草绳,其他亲属跪于后面(现在湖南各地的农村,包括没有出现过赶尸情景的地方,大多还有抬着棺椁在不走回头路的前提下,去死者生前劳作过的田间、水边走一圈;由长孙跪着在水边烧草绳的风俗)。
湘西的“蛊术”被称为邪术,是湘西女人通过施毒的方式报复别人的一种手段,正所谓“最毒妇人心”就是这么一回事。
湘西的“蛊术”简单可以理解为捣腾“虫”与“毒”的技术,由施毒(放蛊)与解毒(收蛊)两部分组成;中蛊者(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