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自然会大爆票房,但今世完全不同,华夏娱乐业兴盛,好片子太多。影迷们的观影选择余地很大。
像那种片子,早有同类影片出现,后者的多线索并行交叉的叙事结构早被人用烂了,并不新奇。
影迷们不觉得新奇。那种小成本片怎么可能拼过那些大片和准大片呢?
不过周易当初选片的时候,没有考虑这么细致,所以才算是歪打正着。
那时他当然不会想到后期宣传之类的事情。
他只是单纯欣赏前世《五毒门》那部片子。
而且他要在其中扮演角色,必须有打戏,才能出彩,自然不能选择那些没有打戏的片子。
尤其他的颜值很高。有些片子不适合他拍。
难道让他去演黄渤那样的角色吗?那简直是坑呀!
那两部片子虽然前世票房不错,但主要是导演和剧本的功劳,主演完全没有魅力可言,根本不适合巨星起步成长,自然不为周易所喜。
哪怕影片票房高,但颜值高的顶级巨星肯定不会靠那种片子起步,剧本再漂亮,也不会拍。因为靠那样的片子,演员很难红起来。业内关注的往往是导演的拍摄手法,剧本的精巧结构,成名的只是导演和编剧。哪个有雄心壮志的演员会愿意拍?
周易自然也是这种想法。
除了妹妹,他可不会甘心为别人做嫁衣。
选中《五毒门》这部邪典影片确实是周易深思熟虑的结果。
同档期没有其它邪典片竞争,真是天赐良机,实在太好了。
不这么宣传,还能怎么宣传呢?
周易很高兴,这里面确实有他的功劳呀!
至于那部小成本恐怖片根本不算什么,不能归于邪典片一类,而且那是现代片,非古装武侠,没有竞争压力,又是三线公司出品,对正东的《五毒门》构不成任何威胁。
如果连这种片子都怕,那还有什么意思?
既然这个档期邪典片唯一,那么公司的宣传目标就很明确,就是要主打邪典片的噱头。
然后,再辅以武侠和动作类的相关宣传。
这部影片的主要标签就是邪典、武侠和动作。
观众一看,就能明白。
这样做的好处是,首先能把邪典片的粉丝观众争取到手,再保住原有的武侠片影迷,还能通过一些花絮片花等手段,增加一些喜欢真实搏斗,爱看拳拳到肉的热血风格影片的动作影迷。
各种类型的影迷叠加,数量就扩大了。
这样影片起码有一定数量的影迷支持。
如果影片的口碑好,观影效应会立即扩散出去,有利于扩大院线放映规模。
影片之间怎么竞争,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影院数量。
如果不能把影院数量扩大,如何能票房大爆?
几百家影院如何和几千家影院竞争?
但如何扩大上映规模,这不但需要公关,而且主要看试映场的观众口碑和小规模点映后的上座率增长速度和幅度。这不单单要看最开始的点映上座率,更要看涨速和涨幅,毕竟观众口碑好的话,涨速很快,而涨速越快,观众口碑往往越好,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这种数据是院线方主要参考的手段之一,还要辅以一些专业公司的调查,这些必不可少。
华夏电影行业发展多年,这些都很专业化。
二线制片公司在这方面能做的很少,不管你怎么公关,如果观众口碑不佳,都没办法扩大院线数量,毕竟院线方要赚钱,不可能胡来,什么关系都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