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再在这上面扯淡,刘一九肯定会发火。
以前生产导弹什么的,没有好的刀具,仅仅是进行切削加工之后,钳工用手修锉,都把第一枚远程导弹给制造了出来,第一颗卫星,同样也是这样生产出来的。
“刘主任,加工工艺问题,首先第一个就是必须得加工外圆跟底部。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可以考虑设计一个专门的工装。进入整个内孔,在没有装夹的时候,就把工装装在里面,扩大工装跟内孔的接触面积,这样一来,重量主要是在工装上面,而不是在尾座的顶尖上面。”八级工王鲁峰在其他人交流的时候,就开始不停地在自己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面画着简易的受力图进行分析。
其他人没有提出方案,不是他们没有这个能力,而是他们也在等待着时机。
九院基地里面的技术工人跟外面的不同。
他们在各个分区里面,有着足够的时间去研究各种理论,学习各种相关的知识。车工,到了五级以上,就得开始涉及相关的材料、机械、液压甚至电子等知识,生产车间里面这样的情况不可能。要升级,只是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就可以了。
在山里面的岁月里,众人实在是太闲了,如果不给自己找些事情干,他们会疯掉的。
只要认真钻研自己的专业的,一个个都是顶级的大拿,远比外面普通的同级别大师傅们要高上很多。他们不仅操作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更是其他那些要不断进行生产的单位的高级技术工人能够比拟得了的。
“说说看。那边有黑板……”刘一九指着旁边的生产看板,让王鲁峰把他的想法给解释出来。
王鲁峰点了点头,这种习惯是刘一九带到基地里面的。
每次有什么技术讨论,相关的人员如果进行争论。都觉得自己的方案是最为合适的。那么,就把他们集中在一起,让管理人员在一边听着,看他们在黑板上画图打擂。
要想证明自己的方案行,别人的有问题,就得当着大家的面把别人的方案中的缺陷找出来。
一开始,大家没有发现问题。等到后面在不断地进行修改之后,发现各种方案经过众人的讨论,变得非常完善,这样一来,他们就对于这种事情乐此不疲了。
可惜,整个基地里面需要车间技术工人们参与的技术攻关实在是太少了。
更何况,二区集中了超过二十名的顶级大拿,狼多肉少的,根本就不是很合适。
王鲁峰点了点头。没有说话,走到会议室一边的黑板上面,拿起上面只有头子的粉笔,在黑板上开始画起了草图。
很快,一副简易的工装设计图就出现了。
“根据目前我们遇到的困难,跟上次在基地里面同类型的零件。小刘师傅提出的解决工艺。我们完全可以这样。在内壁,延伸支撑点。中间的这根实心棒料,或者采用厚壁管,这是承受整个零件重量的……周围这一圈圈支撑杆,设计成可以调节的,根据变形量的范围估算来设计可以调节的程度。这样一来,就不用只是口壁受力了,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厚度来设计……”
“老黄,你这个并不靠谱,如果这样。里面用数十个支撑点来分布重量,这没有问题。”车工自己设计工装了,钳工能舒服得了?工装模具,这可是他们的事情啊,王鲁峰这家伙简直就是在抢自己的饭碗!作为被调集过来的唯一一名九级车工,吴德林自然不干了。
当即就走上前,在王鲁峰的工装图上面画上了坩埚的剖视草图,并且标注了受力情况。
“按照这种设计,零件整个重量全部是集中在这些点,因为烧结时候的变形,这就让这里面的变形不会均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