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乱清 > 第七十八章 新运程

第七十八章 新运程(2 / 3)

凡得天不亮就爬起来,寅正之前到位,同一大班人杵在午门外,然后一直等到天亮。寒风凛冽中,穿的再暖和,也是瑟瑟发抖,有的官员的鼻涕都冻出来了。

关卓凡心中抱怨:这不是折腾人吗?哪天老子真说话算数了,非改改这个制度不可!

昨天我还笑话“带庆隆舞大臣”和内务府大臣两个,现在,哼哼,我还不如那两位呢。

“祭堂子”的回来了,“跪迎”,礼成。可大伙儿一口气都不能喘,因为接下来就是元旦朝贺的仪式了。

元旦朝贺是朝廷规模最大的仪式,有的时候,甚至比皇帝即位还隆重。因为新帝即位,常常事机紧促,不能从容。比如同治小皇帝,就是在热河行宫登基,一切仪制,自无法和紫禁城相提并论。

这元旦朝贺,到底怎么样盛大庄重,倒要见识一番。

元旦朝贺“主会场”,是太和殿。

午门、太和门及太和殿前,銮仪卫已陈法驾卤簿。

和保和殿赐宴外藩蒙古王公时相仿,太和殿檐下陈中和韶乐,太和门北檐下陈丹陛大乐,南北呼应。

殿内设表案和笔砚案。

丹墀内御道两边摆“品级山”。这样东西比较有趣,铜质,内空,大致是一个扁圆锥体,约一尺左右的尺寸,上以满汉两种文字注明品级,从正一品至从九品,一行十八坐,御道东西各两行,共七十二座。

这个东西形状似山,因此叫“品级山”。它清楚指明参加仪式的官员该于何处就位,算是一种很科学的“位标”。

除了“品级山”,还有纠仪御史和礼部司官,帮助辨定百官朝位。

王公超品,不在丹墀内,而在更高一层的丹陛上——关卓凡就在这儿了。

王公文武先在午门外集合,然后礼部司官引导,入紫禁城,至太和殿前,各就各位。

钦天监报时,礼部堂官至乾清门,奏请皇帝御殿。

于是午门钟鼓齐鸣,皇帝奉两宫皇太后銮驾,先至中和殿升座。

这是一个“过渡”,就是说,先在中和殿歇口气,准备准备。

辰正,中和韶乐奏,皇帝奉两宫銮驾,入太和殿,升宝座。

升座后,乐止,阶下三鸣鞭。

鸣赞官喊“排班”,意思是:大伙儿各就各位,准备磕头。

丹陛大乐奏,王公百官由“立位”转“拜位”。

鸣赞官喊“跪”,于是呼啦啦一大片,整个场子都跪了下去。

乐止,宣表官捧表,至太和殿檐下正中跪,一左一右,两个大学士陪跪。

宣表官是桑春荣,两个大学士是倭仁和朱风标。桑春荣只是学士,两个齿德俱尊的大学士上司却要居他左右。这是因为桑春荣的嗓子最好,如果换了倭仁,一口河南土腔,中气也弱,在这朝廷大典之上朗读贺词,听着未免有点怪怪的。

宣表官展表,宣读贺词,文意奇古,里面的皇帝、太后是听不懂他嚷嚷些啥的。

贺毕,三位老先生入殿,进表于案。

然后退出殿外,丹陛大乐复奏。

王公百官于是行三跪九叩礼。

礼毕,起身,由“拜位”而复“立位”。

乐止,皇帝、太后赐群臣坐。王公入太和殿坐,百官就“立位”坐。然后大家伙儿一叩首,表示谢恩。

接着进皇帝、太后茶,皇帝、太后礼尚往来,赐群臣茶。群臣坐饮毕,再行一叩礼,谢恩。

阶下三鸣鞭,中和韶乐奏,皇帝、太后降坐,百官按次退下。

这个“元旦朝贺”就算

最新小说: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神话版三国 状元郎 五代风华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