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差,但他肩头的压力着实不小。
很多指望着子女来钱塘二中当学霸的家长,对于叶校长颇有微辞,觉得他不适合应试教育下的奋勇杀伐,没有老校长的执行力和果断。
叶翠巍有时候也在动摇,但是理智告诉他:如果坚持原来的治学体制和方略,虽然学生的考试成绩可以保持,甚至提高;但是时代在进步,死读书的收益明显在下降。
就算他教出来的学生高考考得更好了,将来踏上社会成不了才有什么用?开放式教育带来的高考和竞赛成绩短期下降的阵痛,究竟能不能被人理解和接受?
又是一年期末考的当口,叶翠巍心中当然也是正在烦闷纠结,在校长室里听到楼下几层渐渐有不寻常的动静,他才下来看看,没想到就撞到这么一件事情。倒不是他觉得学生会点儿琴棋书画了就如何,实在是今天的事情有些传奇,他决定好好借机谈一谈。
“这位同学,你叫什么名字?”
“校长好,我是欧老师班上的顾莫杰。”
“刚才在旁边,听别的同学说,你学习这些乐器,真的只有几天的时间么?”
“叶校长,说实话,有一些确实只有几天,但是,有一些应该说原本学过一阵子。”
看着顾莫杰和叶翠巍的对答,不少表现欲旺盛,喜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同学都是羡慕不已,在他们心中,曾几何时也是期待这种和尊长平等对话的机会的。
叶翠巍听了顾莫杰的回答,楞了一下,有感于对方的毫不遮掩,追问道:
“那么,是什么原因或者说动机,让你一直对这方面的才能藏而不露,而且不深入发展呢?是学校的学风不够开放,不够支持,还是另有原因?我听说过,去年夏天就有毕业季的同学,晚上晚自习结束后在操场主席台上弹吉他的,还被校纪巡查处分了,难道你也是基于那个原因才藏着掖着?”
这已经是一个诱导性的提问了。
顾莫杰可以感受到,校长对于他的回答是有一定的倾向性期待的——叶翠巍定然是希望通过学生之口,说出一些抨击应试教育,力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观点的言辞的。
顾莫杰当然不会觉得“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有什么不对,但是,他依然不准备被校长利用,何况他自问自己可以回答出更好的答案。
一个高中校长,还不至于有资格让顾莫杰牺牲自己的主见去迎合。
“叶校长,我知道您希望我回答‘是因为应试教育的氛围,让我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才能’,可惜,我的回答要让您失望了。”顾莫杰先摆了一个无奈的基调,然后话锋一转:
“我之所以不喜欢在同学面前显摆这些才艺能力,是因为我觉得,琴棋书画也好,足球网球也好,这些非传统教育的才能,毕竟是一种需要很大前期投资与对未来风险的担当,才能培养出来的能力,所以就算学得好,也并不值得显摆。
正如我们有太多家境贫困的同学,如果他们小时候有钱买一台钢琴,我敢说在座的就可能有两成的人这方面成就超过我。如果他们有钱学油画,成就一样很有可观。如果他们的父母能够忍受他们进入体育学校学足球、并且承担将来‘万一没法成为职业球员’后的就业困难,以及由此带来的终生经济收入的落差,那么中国足球也许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我虽然没有看不起体育生和艺术生的意思,但是国内的现状就是,固然有大部分学生是因为有天赋、有兴趣才去学艺术、学体育。却也有不少滥竽充数者是因为文化课读不好、没有选择、偏偏家里有钱够他们糟蹋,才去学那些的。真正有才华的人,或许还因为经济基础的制约没有办法发挥他们在这些领域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