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都市言情 > 鉴宝秘术 > 第一五九三章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第一五九三章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2 / 3)

展,我去现场看过,还托了熟人,摸了摸真品,把所有信息都记下来,拍卖一成功,我的十件仿品就直接上市,堂堂正正卖的是高仿工艺品,售价是两万八千元一个,一下子全部卖光,最后一件卖到十二万元,现在流通市价已经要二十万元。”姓黄的大师告诉张天元说。

在这位大师的展厅里头,即便不是他亲手制作的“鬼谷子下山”,目前售价也要23900元。

还有一位姓李的大师则仿制过2010年11月11日在英国拍卖的清乾隆官窑花瓶,当时真品以5160万英镑(约合5.5亿元人民币)成交,再次刷新中国瓷器拍卖价格的世界纪录。

“在拍卖的时候,我们就去观摩过,很多人看不到的细节,我们会注意,所有的照片、尺寸记录都有。现在仿制品在英国已经公开‘上拍’,成交价是五万英镑。”姓李的大师说这话的时候很是坦荡,就跟这会儿刘大彬的表情一样。

但即使是高仿品能卖到几万元至几十万元,在仿制者看来,他们挣的依然是“辛苦钱”。这位姓李的大师做了二十四年的高仿,觉得高仿的成本越来越高。

他告诉张天元说:“真正完全还原古瓷的生产流程和原料成本太高了。比如元青花高仿,以前到山上捡青花料不用钱,现在买一斤成本要一万元。前几年一吨高岭土六百元,现在要八千元,而一吨只能掏出三百斤使用。这些年我做高仿赚了不少钱,但也花了不少钱去研究。比如说宋影青,我会去上浦硅酸盐研究所做分子分析,回来研究配方,回去再测,直到过关……胎体还没做出来,已经花了不少钱。接下来描花、烧制……又是一系列很复杂的流程。”

除了制作艰难之外,高仿行业的一个“潜规则”让高仿者无法批量生产。

这个张天元以前不知道,姓黄的和行李的大师也都没告诉他,不过刘大彬却很清楚,他告诉张天元说:“高仿瓷做得再像,也是养不大的儿子。仿第二个,之前的客人就跟你急:‘我花了二三十万元买你的高仿,你怎么还卖给人家?我的就不值钱了!’现在我的生意里,最挣钱的都是日用瓷生产,单利小但是批量大;高仿几乎不做了。可就是这样,那鬼面人还是不肯放过我,从这个情况来看,鬼面人走的肯定不是正当的高仿生意,他们是把假的当成真得卖的。”

刘大彬还为一件高仿藏品的所得算过账,一件高仿的明清官窑,目前在西江陶瓷镇的行价为两万至八万元,一般都在境内外拍卖公司拍出,成交价是出厂价的十倍到一百倍!

其实这个过程中真正的获利者并不是高仿大师,反而是拍出高仿品的最后一个拥有者。

“那你为什么还要坚持练习这个技术呢?”张天元还是有点不能理解。

“因为喜欢啊。你难道没想过可以复制古人的经典吗?如果一个人可以完美模仿唐伯虎的画作,完美模仿毕加索的画作,相似度达到百分之百,那其实他的水平已经非常接近这些大师了,甚至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模仿的本身,就要求最起码水平要达到这些大师的水准,否则的话只有空有其形,而没有其神。”说到这里,刘大彬就显得非常激动。

“对了,你知道我除了时大彬之外最佩服的人是谁吗?”刘大彬突然问道。

“谁啊?”

“一个叫周丹泉的人!一个明代的仿瓷大师!”刘大彬回答道。

说起周丹泉,那就不得不说一说明代中期的苏城。

明代中期之后的苏城,繁华和奢侈之风领导着全国,甚至远渡重洋传播海外。到了万历年间,苏城人的收藏之风,造园之风,把苏城人的苏式生活推向了一种辉煌的极致。

曾经有人问张天元万历年间的苏

最新小说: 爷恶奶坏?分家!我从破屋搬豪宅 我靠透视捕鱼养娃,不小心成了神豪 重生章鱼,无限吞噬成克苏鲁 重回60年代不遗憾 暑假家访,女儿毒宠吓坏全网! 重回1985悠闲水乡 意外获得修真传承,我要逆袭 三源基因之空白垠 盗墓ooc小剧场 我一个F级天赋搬空副本很合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