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左右,皆正衿跪坐在后。
&bp;&bp;&bp;&bp;“祭月!”众人皆已就位后,王妤高声道。声音刚落,乐声再起,奏的是禧安之乐。
&bp;&bp;&bp;&bp;“上香!”赞礼再唱道。而赵昺突觉得有人碰了他一下,扭脸看到吴曦递给自己三支香,才意识到这也是自己的活儿,他赶紧接过略微点头表示感谢提醒,其略微蹲身还礼。他上前几步将三支香送上,太后接过在烛火上点燃,向皓月行礼,然后再将香插于香炉之上,如此三次才罢。
&bp;&bp;&bp;&bp;“祭酒!”赞礼再唱道。赵昺这次有了经验,急忙要去拿酒壶和酒杯,而吴曦却只将酒爵递给他,一同趋步上前,到主祭身旁才将酒爵斟满由他递给太后。杨太后将酒洒在席前地上,再将酒爵放于祭桌之上,如此三次才算礼毕。
&bp;&bp;&bp;&bp;“读祝!”祭酒完毕,赞礼再次唱道。而乐队也即刻转奏熙安之乐,赵昺这才发现这赞礼却也不止是喊上两句那么简单,而是要根据乐队的演奏来掌握时间和祭祀的节奏,若出现纰漏则整个祭礼就乱了套。
&bp;&bp;&bp;&bp;“惟祥兴八年仲秋。山接银汉,琼乎琳琅;清风徐习,秋意初芳。蟾宫清华,丹桂弥香;赤县神州,共举觥觞。华夏震旦,盛时同襄;大宋子民,正冠齐裳。斋戒奠酒,沐浴拈香;备陈时鲜,集列异方。诚敬祭献,祈闻陈详”
&bp;&bp;&bp;&bp;“好清亮的嗓子!”按说朗读祝文的应是主祭,但是太后岂能轻易发言,只能由他人代读,而上场的正是程素,其声不仅洪亮,声声入耳,且如落珠盘般的清脆,赵昺不由的轻声赞道。
&bp;&bp;&bp;&bp;“陛下,程姑娘不仅声音好,这祝文也是出自其笔下,声韵俱佳,实是难得之作!”这时那吴曦却接言道。
&bp;&bp;&bp;&bp;“嗯,是不错!”赵昺听了点点头轻声道。而心中却是纳闷的紧,这怎么与宫斗的戏码不符啊,按说现在后位未决,大家都应该相互踩咕,却不是为其美言。不由的让他多看了吴曦两眼,暗想这小姑娘是心眼儿多,故意显示大度给自己看呢?还是真的本性纯良,一切出自本心呢?不过当下看起码十分醒事,很有眼力见。
&bp;&bp;&bp;&bp;“拜月!”赵昺出神的功夫,祝文已经朗读完毕,太后接过点燃将祝文焚化,而主祭及参祭者在赞礼者的“拜-兴-拜-兴-平身”声中完成拜月之礼。
&bp;&bp;&bp;&bp;“从献!”拜月完毕后,主祭离位,赞礼高声道。乾安之乐再次奏起,参祭者按照长幼秩序依此到奠席前,跪拜、上香,默默祈祷心中所愿,并向月行拜礼。而赵昺要将香火分发到从祭者的每个人手中,这也让他得以一睹每个秀女的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