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讳处正写着沈瑾两字,籍贯华亭。再看其祖上三代,父辈名讳“源”正与沈沧同一个辈分。
在看到成化二十年生人这一项,弘治皇帝越发满意,拿起朱砂笔,点了状元。
其他九份考卷也都揭封,原本排在第四的那位正是谢丕。
弘治皇帝犹豫了一下,将最早拟定为榜首的考卷点了第二,谢丕则点了第三,第三点了传胪,第五到第十的排名没有变动。
等到金榜出来,“华亭沈瑾”作为新出炉的状元郎,名震京城。
是向来不喜沈瑾的沈理,也觉得与有荣焉。松江松氏,二十年之内,出来了第二位状元。
仁寿坊沈宅,长寿拿着厚厚一叠庄票,喜笑颜开:“还是二哥眼光好,瑾少爷果然是状元公……”
沈瑞收了一半庄票,另一半交给长寿:“拿去兑了现银,送到南城那边去……”
长寿迟疑道:“这可是三千两,瑾少爷那边未必收……”
三千两,就是将两百斤银子,装箱也要装两箱。
沈瑞道:“若是他不收,就说是我借给他的……”
沈瑾高中魁首,等到殿试传胪后就是各种应酬,正是开销大的时候。他的性子,又不是愿意对人开口的,沈瑞愿意“锦上添花”。
*
谢阁老府,内外都是喜气洋洋。
谢丕虽在礼法上已经出继给谢阁老早夭的仲弟谢选,可谢选遗孀陆氏闭门守节,不闻外事,因此谢丕依旧与本生父母生活在一起。
父亲为状元,儿子是探花,“父子鼎甲”这在大明还是头一份。谢家上下,自然都是欢喜雀跃。
谢家堂亲,出嫁女,都齐聚一堂,为谢丕庆祝。
新科探花却是露了一面,就躲回书房去。等到几个兄弟找到书房,就见一地碎屑。
众人都晓得谢丕心高气傲,却也没想到他会对失了状元之位这般耿耿于怀。旁人还好,谢氏身为沈家妇,想起沈家那位新出炉的状元族弟,在看向娘家人,不免讪讪……
求推荐票。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