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大国杀 > 第九章 勇者无惧(扎马战役)

第九章 勇者无惧(扎马战役)(1 / 9)

(本章及下章将讲述塔斯曼帝国灭亡过程中,帝国内战的四场关键性战役,原想以“四战”为名,但“勇气”“赏钱”两题,一针见血,揭出本质。)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出自《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篇》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不能不认真地观察和对待。

这里所说的“兵”,指的是“战争”、“国防”和“军队”。兵凶战危,战争是人类社会最残酷的竞争。它是解决民族问题政治问题的最后手段,它用实力说话,它用流血的方式来最终强迫失败者臣服,甚至死亡。战争的结局,直接决定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命运,并且是用“生”与“死”、“存”与“亡”这种最惨痛的代价和最极端的选择来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当你在战争中失败,必须接受“死”与“亡”的现实,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也没有改正错误的机会。塔斯曼帝国灭亡多年后,经历过当年“死”与“亡”的极少数幸存者,参加过这场民族独立战争获得民族独立生存权益的胜利者,将依照时间顺序与我们一起还原这场帝国内战中那四场至关重要的战役。

第一场战役——扎马山谷战役。(此地大致地理位置类似于历史上迦太基战略要地,扎马)

塔斯曼帝国的异教徒城市维拉,位于内海半岛上,三面环海,海对面不远就是敌对国家的军事要塞和海军基地。B世纪96年1月1日,这里发生了一场伟大的“叛乱”,可谓是起义军的诞生之战。作为军事工业重镇城市维拉的英勇市民及附近六万之众的帝国外族边防军队一起背弃了帝国。维拉守军开帝国外族军队大规模反叛帝国之首,这可是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堪比黄花岗,南昌。自此,帝国军的炮灰们终于有了勇气,大批外族帝国军勇敢地走向了起义……起义军也随着这些起义诞生,壮大,一步步成为能独立与帝国军抗衡的力量,被奴役众民族自己的人民武装。

塔斯曼帝国西部地区的米尔族神圣自由军就是一支人民武装,一支正陷入与塔斯曼帝国军苦战的起义武装。

这支部队的基干力量来自于光荣起义的三个原塔斯曼帝国米尔族军队独立骑兵师。这是帝国西部还没来得及改步兵的骑兵部队之一。米尔族是牧马人,他们从不缺喂马的草料。B96年的三月三十日,塔斯曼帝国西部军区命令这三个独立师做好开拔准备,赴东部平叛。具体的起义诱因,当时的真实情形谁也记不清了。这事的说法也很多:这三个独立师没拿到白银发的开拔军饷,用废纸纸币发的;附近的米尔族人有人叛乱,对其渗透策反;三个师长从军内其他渠道得知战况不利,他们的部队将作为炮灰;这一地区帝国本族部队早都调走去东边平叛了,可以………总之,他们果断反了。

四月二日,这些米尔族独立师起义了。三个起义独立师资格最老也是军事能力最强的师长阿龙卡曼被推举为起义军领袖。当地为米尔族聚居区,起义队伍几天内就扩展至近七万之众,新加入小伙子们自带刀枪,很多还带了两匹马。为便于指挥,三个起义师长将部队扩编为三个骑兵军,军辖三个师,师辖四个团,团辖八个骑兵连和机枪连、特务连共十个连,兵员1700人乘马2000匹。

这三个师只有少量的备用武器,这导致了起义军中占总数半数以上的新兵是没有制式装备的。好在这些来自草原牧民的士兵都带着家里用的土家伙,打起来还不至于上演马刀挥舞。起义军每个士兵都有两件以上武器,马刀加长短土枪,马刀加帝国军制式枪支。本乡本族自家人,也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了。可同样出身于草原骑兵的帝国本族军也不是吃素的。

从4月10日开始,起义军见识了帝国本族军的“不凡武功”。

最新小说: 老朱家的瓜,好吃难消化! 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 神尊强宠,废物小姐竟是绝世女帝 寒门枭主 千秋之改 明渣的逆袭 圣心双雄 大明:家妻上将军 异域之星球领主 袁术:我真不是大汉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