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信息记录么?”闪率先发问。
含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坚果般的物件,随手扔入了面前的火堆之中。
一时之间,影影绰绰。
升腾起的烟雾弥漫了现实空间,将信息素通过耳鼻送入了全家人的大脑之中。
第四舰队事件(だいよんかんたいじけん)
是指创世纪史前1935年(昭和10年)日本海军大演习时在遇到台风灾害时发生的大规模海难事故。两艘驱逐舰舰首被大浪切断,四艘驱逐舰的舰桥和两艘航母的甲板受损,此外还有多艘军舰出现裂纹,45人死亡。
调查最终判定是舰体强度设计的问题、和一年前发生的友鹤事件一起对以后的舰艇设计造成很大的影响。1934年的“友鹤事件”给日本海军带来了很大震动,而一年之后发生的“第四舰队事件”更是令其不得不改弦更张,彻底改变了大正末期以来在舰船设计上求新求变的风气,使其重新回归到利用成熟技术的老路上来。
昭和10年度秋季大演习分为青军和赤军两支舰队。青军代表日本舰队,由第一、第二舰队组成的联合舰队扮演;赤军代表美国舰队,由联合舰队抽调的军舰,以及第二线军舰组成的“第四舰队”扮演,包括航母“凤翔”、“龙骧”、潜艇母舰“大鲸”、4艘“妙高”级重巡洋舰、“最上”号等9艘轻巡洋舰、“吹雪”型驱逐舰,以及大正时代建造的“神风”级和“睦月”级驱逐舰。
演习开始前,第四舰队停泊于北海道函馆港,预定于9月24日出港,向预定演习海面前进。但当时有两股台风同时袭击日本,第一号台风在关东平原肆虐后,正以北北东的方向向本州北部移动;第二号台风当时在关岛和小笠原群岛中间的海域,这个台风没有向日本本土移动,而是以60公里的时速直接从海面上向本州岛以东的预定演习地扑去。
第四舰队司令官松下元中将对第一号台风比较重视,为了避开台风锋面,下令推迟一日出港。9月25日早晨6时到下午4时,第四舰队的鱼雷战队、主力舰队和潜艇舰队依次从函馆出发,向演习海面驶去。此时第二号台风的时速已经猛增到90公里。
9月26日早晨,津轻海峡秋高气爽。松下元收到了货船小仓丸发来的第二号台风警报,推测自己的舰队将在当天下午与其相遇,于是下令各舰关闭水密门和舷窗,做好防风防浪工作。9月26日下午3时许,第四舰队遇到第二号台风前锋,其风向正南,风速每秒40到50米,浪高25米到35米。松下元下令舰队掉头避风,但是他担心在恶劣海况下掉头会发生碰撞事故,同时认为借此机会对舰员进行克服台风的训练非常有意义,因此命令舰队以半速继续前进。
下午4时半左右,第四舰队进入台风风力最强的地区,巨大的海浪如同山崖一般高高耸立,席卷着成千吨海水,其场面之恐怖难以言状。4时31分,“睦月”号驱逐舰的舰桥被海浪拍扁,航海长当场死亡,当时风浪的威力可见一斑。“睦月”号的舵机也被海浪砸坏,一等水兵上妻隆千代在舰尾的应急操舵器旁坚守了3个小时,始终使舰首保持着迎风的方向,挽救了全舰人员的性命。
“睦月”号舰桥受损的同时,“龙骧”号航母的飞行甲板也被巨浪砸塌,尾部的机库壁被海浪冲破,大量海水翻卷着涌入机库,情况十分危险。幸亏应急处置措施成功,“龙骧”号才免于沉没。同样的遭遇,1954年9月26日,日本青函渡轮“洞爷丸”在函馆湾遭遇台风时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汽车升降口被海浪冲破,大量海水涌入导致倾覆,船上1151人中992人淹死。“龙骧”号由于是军舰,防水区划严密,所以拾回了一条命。
5时20分时,一股巨大的三角波向“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