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以后莫要再提了。”
母亲对着父亲翻了个白眼没好气说道:
“要你说的,哪能考十年八年啊,不过,我爹当年也是考了三年才考上秀才的,要不是我娘生我时难产去了,他还会去参考举人的……哎,怎么说到我爹了,是说这刘家村小子的,你看看你都给我弄糊涂了,话说回来了,人家是读书人,肩挑手提的干啥啊,能读好书就行了,再说了,女儿家的出嫁在夫家,不都要操持家务吗?侍奉公婆,伺候丈夫,怎么就委屈你闺女了?我不就是这样过来的吗?”
父亲一脸认真,看着母亲,说出自己对未来女婿的选择标准,便道:
“怎么是我给你弄糊涂了,就是这么个理儿啊,岳父是有本事的,才三年就考上了秀才,如果不是岳母去了,那中个举人也是不在话下的。
刘家村那个小子怎么能比,我说十年八年能考上,那都是好听的,怕是十年八年都不一定能考上呢。
你说的话是对,侍奉公婆,伺候丈夫,无可厚非,可就是因为看到你在我家受的苦,我努力的保护着你,维护着你,还是让你和姗儿被我的家人欺辱……
我就想着将来我闺女一定要找一个能护的住自己妻儿的男子才好,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无论他是何种身份,这一条是必须要做得到的,否则不嫁也罢。”
母亲无可奈何的笑看着父亲,摇了摇头,淡道:
“好,好,好,都依你,你也就能留她三年了,新朝改制女子十九岁可就要官配了,到时候有你急的。”
父亲看着乖巧的我,便问道:
“姗儿,你对将来的夫婿可有什么要求?”
我微一怔愣,便道:
“女儿的婚事自是全凭爹娘做主,我没什么要求的。”
母亲无奈的对父亲说道:
“你这个当爹的,婚姻大事,怎么还问起个未出阁的女儿来了,自是要咱们做主的。”
父亲却不以为然,慈爱的看着我,笑道:
“姗儿,如有一日,你的婚事,爹就让你自己做主。”
母亲不可置信的看父亲,父亲却是笑着,摇了下头示意母亲不要说话。
我惊讶的看着父亲,思忖片刻,便道:
“女儿知晓了,终身大事,也是要在爹娘应允才可,爹的用意我已明了。”
父亲笑着点头,母亲却是有着无奈。
听着父母一言一语的说着自己的婚事时,不觉莞尔。
讲真的,我对自己的婚事没有什么想法,只要能找个像父亲对母亲这样呵护的良人就好。
自小母亲就教导我知书达礼,因着父母就我一个女儿,总是被一些人说三道四的,我很想为父母带来好日子,不过父亲一定不会看错人的,只要听从父母的话就一定不会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