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大唐王朝...”
“难道就连那容忍臣子试错、犯错与纠错的勇气,都没有了吗?!”
“牧禅作为绵州刺史,可是朕亲自御赐钦点的所用之人!”
“朕给他任那一年刺史之期,便是让他不再拘束在长安这等鱼龙混杂之地,彻底
放开手脚行事!”
“且别说,仅是那小小数万百姓的绵州!”
“哪怕是将这苍天被其捅破了个窟窿,又有何妨?!”
听到此言的杜如晦脸色不禁一变。
他能明白皇上对牧禅给予厚望,并想要趁此看其子可否能堪大用。
但他没想到...
皇上这可是在摆明了,要绝对纵容到底的态度了啊!
一年之期...
任由其发挥不给予任何管束,甚至还支持其肆意妄为!
这...
那牧禅确实有诸多不凡之处,但又值得如此放任吗?!
可李世民对他没有避讳,且已作了明确的表态——哪怕那牧禅到时真将这苍天捅破,皇上也会亲自出面修补!
身为臣子,他明白此时哪怕心中再有任何异议,也没有任何好争辩进谏的了,如今只有听从皇上吩咐——暂不处理,静观其变!
但那牧禅...
并不愿意为太子·李承乾所用,并与其结下深怨这一点,就不得不让杜如晦对其仕途的发展,有些许警惕。
待杜如晦离开御书房后,李世民才从案台下取出六、七封已拆开观阅过的密函,重新阅读起来。
其中的内容...
正是那陪伴在牧禅左右的‘御史·恭大锤’从绵州送来的密函。
同绵州百官添油加醋进谏的奏折内容不同,那‘皇上第一、老子第二’的尉迟恭亲笔所写的密函之中,有这么一句让他颇为在意:
[...刚柔并济排众议、不惧强权得民心,虽年纪尚幼,却已有帝王之姿!]
“帝王之姿...”
李世民手指抚摸着密函上的这四个字,轻声喃喃了一句。
他自嘲的笑了笑,自语道:“作为真龙之子,自然有那帝王之姿!我李世民的儿子,又怎是那平庸无能之辈?!”
说这话时,他嘴角却已不知何时翘起,表情欣慰不已。